爷爷奶奶小时候家里极贫,受了不知道多少苦,工作后虽然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因为子女众多,生活也没有太大改善。
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不会有什么传家的宝贝。结果前一段时间家里老人过生日,饭后老人拿出了他们从上班便开始积攒的“崭新”人民币,让我拿去卖掉,经过粗略的整理,竟有几百张之多。
这些老人民币虽然已经退出流通市场,但在钱币收藏领域还是有不小的价值。老人的意思是想将这些人民币按照市场价卖掉,然后给我这个最小的孙子在成都买套喜欢的别墅。
当然,老人之所以这么想,还是因为一些媒体的过度宣传。但对于我而言,几十年积攒下的东西,又是老人留给我的,本身就充满了纪念意义。不过我还是按照老人的要求,仔细查看了每一枚钱币的具体信息,并对它们的市场价值进行了统计。
这些老版人民币以第三套、第四套居多,共有352枚。而这些钱币中,并没有发现价值超过一万的币王品种,甚至没有单张过千的。最贵的一枚也是1960年版五元的炼钢工人,市场价值在400元左右,而其它币种的市场价值不过一百元左右。
经过统计,所有纸币数量及市场价值如下:
1960年拖拉机1元26枚 市场价值1040元
1960年炼钢5元31枚 市场价值12400元
1962年普版1角5枚 市场价值75元
1962年长江大桥2角1枚 市场价值25元
1965年大团结10元64枚 市场价值12160元
1972年纺织女工5角9枚 市场价值495元
1980年农民10元72枚 市场价值2160元
1981年长城1元硬币7枚 市场价值315元
1990年绿色2元40枚 市场价值1200元
1990年50元60枚 市场价值10800元
1990年100元44枚 市场价值5720元
加在一起,这些老版人民币的面值为9026.2元,市场价值也就46000元左右……和购买成都一套别墅的距离确实大了点。
这些钱放到现在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依然可以让一些家庭维持一年的生活开销。回忆起幼年时在奶奶家生活的一些片段,我不由得在想,如果这些钱当初用来维持生活而不是攒着,会不会超过现在的市场价值?
对于不同时代金钱购买力的判断,最好的办法就是折算成相同粮食的市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建国后市场米价如图所示。
这些钱币的使用期处于六十年代,我们以平均价格0.7元/公斤来计算,9026.2元的人民币可以购买12894公斤大米。
2020年上半年,全国大米平均交易价格为5.5元/公斤,如果按照市场价46000元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购买8363公斤大米。对比六十年代的购买力,这些钱币看似升值,实际购买力却降低了35%。
其实在人民币的收藏中,价值过万的币种不在少数,但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这些看似相同的人民币却有着很多种版本,而真正能够价值过万的币种都是极少数的存在。它们不是在短期内停止发行,就是试验性的少量印刷,究其值钱的根本原因,还是存世量的稀少。
家里老人每次从工资中抽出新的纸币进行保存,可以说在频率上跨越了整个六七十年代。可即使这样的频率依然没有发现一张币王,足见在收藏领域中,运气的成分有多么重要。
这些普通钱币存下来的价值,远没有当初进行消费产生的价值要大,知道真相后的爷爷奶奶,也流露出不该如此存钱的悔意。所以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大可不必通过降低生活质量来进行收藏。几十年的辛苦和付出,也许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还好经过这次梳理,家里老人最终打消了卖掉这些人民币的想法。虽然没有让我拥有别墅,但这些人民币的背后,是陪伴了爷爷奶奶六十年时光的见证,而这个理由,就足以让我为之终身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