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做的真好!”“你真聪明!”……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行为表示肯定时的话语,我相信,当我们这样说、这样做时,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想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而且无数的事实证明,孩子们需要鼓励需要得到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前进。然而在毛艳霞老师的讲座中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表扬和鼓励是有区别的,不恰当的表扬也许会害了孩子。
当我们笼统地表扬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也许是: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的,老师表扬我了,心里美滋滋的,但是慢慢会觉得老师的夸奖好假啊,甚至会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就夸我。也许是:老师都说我聪明了,我肯定比别人厉害,从而开始自满……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和他的团队关于表扬和鼓励的实验就更加证实了表扬和鼓励所带来的巨大区别。
表扬就像糖,吃一块,感觉很甜,吃多了就会长蛀牙。而鼓励就像开泉眼,鼓励越多,泉流就越汹涌,孩子内心的力量就越强大。
表扬是针对个人,鼓励是针对行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表扬,更需要获得“为什么表扬我”的肯定信息。
表扬让孩子收获努力后的喜悦,而鼓励不仅让孩子收获喜悦,更让孩子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对于表扬,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是“寻求认可上瘾”,久而久之孩子的抗挫能力变差,家长只是夸他好,并没有夸他努力,孩子忽略了努力,只是为了追求家长的认可才去学习。这样往往让孩子为了讨好家长、或者他人去做一些事,而不是真正对这件事感兴趣。鼓励会让孩子专注于事情本身,努力的方向会更明确。
对孩子来说,如果表扬不说出具体的原因,他们是不知道你为什么夸他的。孩子做得好,家长把事情概括一下在进行表扬,而不是泛泛地说“孩子你今天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已经保持了某个比较好的习惯,那家长基本可以不用再频繁对此进行表扬,他出现新的好行为时在进行表扬。表扬过度和很少表扬都是误区,表扬的时机和次数,应该是建立在你能够真正地关注和 观察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前提下。在事实的基础上予以鼓励“我看到了(具体表现)”“谢谢你(表现)这让我(结果)”……
如果我们做到了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成长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一起,用鼓励为孩子的内心注入力量,陪伴他们成长为能够淡然面对未来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