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被挨打,这句话大概很多人都听过,但具体有什么标准才算落后?
过去,我们通常凭感觉,觉得平均水准以上就不是落后了……
多少是平均水准?50%以上就是平均水准以上对吗?所以50%以后都是落后了……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也就是说,用来支持我们的“结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局限的,远非全部的,只不过是我们所能够感知的周遭而已。于是,一个井底之蛙在它的世界里确实处于平均水准之上又如何。
在教育体制里,人们把“及格线”放在60分而不是50分,某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那“多出来的10分”可以算作是一种“修正参数”。这其实多少有点残酷,因为那个及格线明确无误地声称:40%以后的都是落后……
步入社会之后,有些相对敏感的人可能早就发现了,及格这个东西几乎是完全没有用的。实际上,20%之后都是落后——因为20%的人占有了这世界中有限的资源中的80%……“二八定律”貌似无所不在。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正在揭示更为残酷的事实:
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后全是落后。
2011年年中,有一家公司成立:小米。接下来的2012年,仅小米一家就卖出了719万台手机,2013年1870万,2014年6112万,2015年7000万,2016年上半年2365万。也就是说,这几年来,仅小米就卖出了一亿多部手机。
不夸张的讲,移动互联网相当于已经连接了所有人。移动设备已经相当于每个人身上多出来一个必不可缺的“器官”——不信你看看你能坚持不用手机多少天?
所有人都被连接起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世界,不在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周遭,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可以尽量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无论那感知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
甚至,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
事实上,确实应该恐惧。因为有个恐怖的事实,早就放在那里,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过去,我们以为百分之五十之后才是落后;
其实,百分之四十之后就是落后;
现在,你以为百分之二十之后是落后;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还有一个更为恐怖的趋势: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
也许这会令你焦虑,但这种焦虑使用得当的话,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恰当且足够剂量的焦虑,有个很好的替代词汇,叫做“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那种将来注定变成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
过度自信似乎是我们的天性。当评价对象是自己的时候,这种效应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我们又习惯性地低估他人。选择性的输入使得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而忽略那些本应该被注意到的优点。
对自己的定位没有清晰的认识,一直选择回避问题,等到问题真暴露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了。
这个世界整体的趋势都是在加速,想要领先你需要击败的对手可能并不少。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你在以后的日子不被落下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够优秀,不要说能超过80%,有时候连60%都超越不了,但是也不要太担心,不必担心自己现在还不够好,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这种感知范围的变化,会让每个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一方面你能看到更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正向的激励。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如你的人。对于那些喜欢“比下有余”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福音。如果在附近找不到比自己差的,那就利用网络去找,这个世界这么大,总归有比我差的人。
其实网络能够带来的仅仅是更为客观,更为完整的信息,它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至于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随后又应该如何调整,则取决于每一个自己。
我们至少要有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
1、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
2、早晚有一天,要做到不落后,成为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