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看过的书过段时间看就像看新书一样,上课听懂的知识做题却不会。不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学到的知识没有很好被消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的必要难度理论及应用必要难度理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必要难度理论认为:学习分为输入和提取,输入越容易会导致提取越困难,反之,费力地输入提取则会相对容易。
学习是为了提取使用,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创造必要的输入难度,这样,在提取使用知识时则会相对容易。
必要难度理论认为在学习上要创造四种输入困难,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时间上的必要难度、学习地点上的必要难度、交错学习的必要难度、提取测试的必要难度。
学习时间上的必要难度
做笔记最佳的时间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课后。刻意创造时间上的输入难度。看书、上课时听懂的知识,只是短期记忆,从短期记忆中提取了知识大脑会误以为该知识点已进入长期记忆,以为掌握了该知识点,实则该知识点还没有进入长期记忆。认知科学家阳志平认为有效的时间间隔应为6小时。当然,设置多长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但应人为创造时间上的输入难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使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
情景的必要难度
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学习的情景包括学习的策略、环境、方法等。即使只是简单的环境变换,也会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办公室学习,在家里再进行一次复习。在家里看书,在公园里进行一次复习。简单的情景变换也会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在相应的情景中学习,如学习育儿知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养育一个小孩,学习销售知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做销售。在一定情景中学会的知识,在另一情景中也会应用,是为知识的灵活应用。
交错学习
大脑只能单线程处理事情,但有效的学习宜交错进行,如学习A知识半个小时,再学习B知识1个小时,再学习C知识45分钟,然后再学习A知识。这种交错学习比一直学习A知识(0.5+1+0.45)更为有效。因为当我们采取A→B→C→A的交错学习时,经过B→C知识的学习,再来学习A知识其实已是一种时间上的间隔,再来学习A知识时需要提取原来A的相应知识点,才能进行学习,这相当对A知识点又进行了一次复习。而一直学A知识,A知识的学习没有被间隔,没有创造提取上的难度,因此掌握的并不牢。因此,学习营养学之后,再去学心理学,再来看营养学知识,效率会相应提高很多。
提取测试
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可进行提取测试。如教给别人,看自己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明白。我自己经常对着手机录音将知识点复述一下,看自己能否讲得清楚,作为自己的知识提取测试手工之一。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公开写作,看能否写得出,这都是有效的提取测试。学校的考核也是一次提取测试,看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是否达到合格线。
总之,学习知识需要消化,没经消化的知识不能为我所有,而应用必要难度理论,在学习输入时创造输入上必要难度,才能将知识真正有效消化,将来才能更有效提取知识,使知识为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