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小㼆。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运用易效能的时间管理系统,以“转述”的形式在简书进行叶武滨老师在喜马拉雅的“时间管理100讲”的分享。今日是第17天,坐标北京海淀。这几天的北京被新冠疫情杀了个“回马枪”,56天病例无新增的情况下,6月11日出现了第一例本土病例。今天6月15日,仅仅昨天就新增了36例。单位和社区关于疫情的相关排查信息和要求一条又一条,紧张和忧虑在不断增加。码字的此刻,我的心里有点乱糟糟的,想到可能出现的社区封闭、无法到单位工作引起相关的麻烦就会觉得不安。然而,不论发生什么,生活还要继续,良好的习惯还要继续保持,100讲的转述与简书日更不能断。
今天的主题是“一日看人生”。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的一天都有且仅有24小时。同样的24小时,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将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人类70%的行为都受习惯的控制。因此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在重复的行为即行为之中度过的。
上一讲讲到人应该关注三大习惯:吃饭、睡觉和运动。这三项合计大约13-15小时。24小时中可以用于工作的时间并不多。这13-15个小时,如果可以用好、做好,我们将可以过得更健康,更有精力去做剩下这8个小时的“要事”,工作效率将会很高,然后你才会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叶老师总结了两种人生:线下的人生和线上的人生。
线下的人生:晚睡晚起,每天没有运动,做事不专注,加班......晚上回到家要么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因为感觉白天没有精力做好有意义的事,于是继续晚睡,发誓要改变自己;要么是觉得夜晚才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活,通过“躺床刷”刷微信、微博、各种八卦等等,享受所谓休闲的时光,进而越刷越晚,继续晚睡晚起,日复一日地过着同样的生活,进而开始讨厌自己……
线上的人生:早睡早起,每天早晨完成晨间仪式,比如洗个冷水澡、冥想10分钟、写晨间日记、阅读几页书、跑步30分钟,列出今天自己的事务清单,安排番茄钟吃青蛙.早上做计划都是在使时间的密度加大,从而让工作的时间减少,留出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很明显,我们能看得到线上和线下的人生区别,线上人生尊崇大自然的生息规律,早睡早起、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因而身心愈加能量满满,精力充沛地去吃青蛙、完成自己喜爱享受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拉大了。
而线下的人生,晚睡晚起,没时间锻炼、没时间享受生活,有的“忙死”、有的“累死”……
在真正学习“时间管理”之前,我过的就是“线下的人生”。曾经的我追求完美、玩命忙工作,对孩子、家人规划与关注不够,总是疲于应付紧急事件,而真正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未来要做什么、从来没有过好好的思考和规划。每年的年底盘点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十分痛苦。当我听到“如果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的时候,我很是认同这个说法,但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深深的悲观。我从小就是个那么那么追求上进的人,而我现在一年又一年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情绪也常常变得烦躁,甚至生出了对自己的厌恶。
近几年,我在逐步关注时间管理,实践着早睡早起、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的好习惯,慢慢感受到身体的能量。最近一个多月开始了易效能21天训练营的学习和实践,刚刚完成线下一阶课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到关于反思、计划、行动的许多知识和方法,大部分内容我还在实践中。这个100讲转述也是我实践的行动之一。教会别人是自己学习进步最快的方式。每一天的转述都会重温一个知识点或者小方法,在输出文字的同时也让我能够重新梳理和深入思考,有一些点就是在转述的过程中会出现“哦,原来是这样啊!”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因为写作是我的爱好之一,通过转述我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进去,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记录下来。当我收到简书的关注与点赞的时候,哪怕每天只有那么几个,我知道我的文字被人注意到,一天天坚持下来,至今二十来天,我觉得似乎自己已经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
初一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在我得了班级第一名时,赠送我一个笔记本,本子第一页上他签名给我并附上一句话,“我是个笨拙的学者,全凭苦学”。那时候拿第一名拿到没有意外的我内心并不认可,我不认为我“笨拙”,我不认为我在“苦学”。若干年后,当我大学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几年以后,我想起来这句话,不由得佩服老师的智慧。今天的我,深深认同老师这句话,我把它当作对自己的一种中肯的评价。我认为,我不聪明,没有充分的天才,但我会努力。而且今天的我,不会蛮干、苦干,我会努力去学习方法,学习大家已经实践成功的许多方法,我相信自己会进步。
我正在慢慢调整我的一天,我在今天努力地去改变我的一生。
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