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天最开心的时刻,不知道为什么,每天晚上写文章这件事情,已经从一开始的费尽心思找题材,变成一件特别期待的事情,每天记录下来的文字,不必刻意去找,就是当下这一刻我想要表达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好。每一次,都像是一次跟自己的更深连接。
- 感恩高老师做司机
今天部门工作坊,提前和高老师约好,搭他的顺风车去公司,又顺风车回来,解放了我的家人,再次谢谢高老师这位好车友,感恩有你。
- 合弄制,已经落地生根
去年,在群里碰巧听了可可他们组织的小飞关于合弄制的分享。当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最喜欢的部分便是关于角色的使用和定义。在传统的公司里,一个员工进来后,会有固定的岗位,一般来说,除非换部门或者换工作,否则在这个公司里。五年十年,基本上做的事情也不会太多样。这也是非常多的小伙伴想要跳槽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想要尝试一些新东西。而合弄制里,圈子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衍生出来,一个员工在组织里,可以承担多个不同的角色,视他自己的情况和喜好而定。比如,我想做养花里最会写代码的,也想做写代码里最喜欢养花的,我便可以自荐去成为“首席植物官”。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可以为组织的环境创造一些变化。这里的核心自然不是“首席植物官”,而是组织给予了员工更充分的授权,让更合适的人做更合适的事情,让更多的可能发生,也让每一位员工在组织的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对于领导,又少了几件烦心事,何乐而不为。
期待18年,合弄制给部门带来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 长远来讲,你需要关注的是你的“口碑”
大家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绝大部分关注的是故障是否改完,需求是否完成,OKR进展如何,是的!这些很重要,因为他们是你的工作价值的体现,项目自然最关注的是你的业务价值。但,从长远来讲,你作为部门,作为公司,甚至作为社会一个大系统的一份子,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很赞同今天领导所提到的,关于部门的生存,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口碑。每写一封邮件,改一个故障,写一行代码,研讨一个需求,都代表了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你觉得自己牛得不行,那大家觉得呢?
- 一个新游戏是否能玩儿得下去,关键看大家能否从中持续得到自己想要的?
12年左右,我们便开始尝试建立了技能图谱和业务图谱,刚建立的时候,大家都饶有兴趣,但最后却没有很好的延续下去。
今天部门又提出来要建立个人的能力模型,整件事情的介绍完,当时便觉得这事儿有戏,因为至少自己是愿意掺和进去的。
类似的事情,为什么以前在团队没搞下去,现在在部门又开始玩儿起来?
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打游戏开始入手去分析这个问题,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12年团队里开始玩儿,一开始得时候大家觉得很新鲜,便把基本模型建立起来了,也定义了后续升级的规则,但其实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升级后我能做什么?
现在,部门开始玩儿这个游戏,一开始便明确定义出:首先,能力模型直接跟调大级有关,这与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这便是吸引大家掺和进来的第一个法宝。当大家参与进来后,会慢慢发现,呀!干这事儿还可以扩大我的个人影响力,提高我的社交属性,因为作为专家,我可以决定部门其他人在这项技能上的定级,如此,便是吸引大家持续掺和的第二个法宝。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大家玩了一段时间,惊喜的发现,呀!我技能在蹭蹭蹭往上涨啊,再也不用担心出去我找不到工作了,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乐此不彼。
而对于部门来讲,目前公司强调技术领先,本身就希望可以引导员工不断学习新技术,提升自己得技能,员工技能提升了,活也可以干得更漂亮。
如此双赢的好事,大家又何乐而不为。
如果部门发起了一个活动大家的参与度不高,那一定不是大家的问题,而是部门活动策划得有问题。
小伙伴们,当你想要引入一个新的游戏,你特别关注到参与人是否能持续从中获取到想要的东西了吗?
而你,作为游戏的开发者,又能获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