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
“我孩子之前一直很乖、很听话的,可是上了初中怎么就一下子变了,平常说话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一接到同学电话,就啪一声把房门关上,一聊能聊几小时呢!”
案例B
“我们家孩子,自从一年前有了妹妹之后,就特别不爱跟我说话,让干什么都唱反调,懒洋洋的,看着就着急”
类似这样的问题真是数不胜数,沟通问题让我们的爱变得毫无价值,甚至亲子反目成仇的例子屡见不鲜。
今天的分享,我们就谈谈沟通关系中的----“非暴力沟通”技巧。
美国心理学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是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它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具体有以下四点:
第一:清楚的表达观察的结果
你有跟孩子这么说过话吗?
“你怎么总是在玩手机?”“你怎么又不做完作业就去吃东西!”“你怎么这么懒?!”
实事求是的描述看到的事情或经历的事实,同时并不加入自己的偏见和态度,这样双方的沟通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的听我们之后的话语,而不是一直想着驳倒你当前说的理由。
第二: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达感受
经常会发现家长表扬孩子喜欢用“你真好!”“你真棒!”这种直白的鼓励方式,而讲完后以为孩子会很开心,结果却是孩子越长大越不喜欢听这句话,甚至觉得家长很“虚”。
深刻的体会和表达感受,是我们能顺畅交流的前提。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一件既成的事实,也是作为听者的孩子最享受被表扬的这个过程。真正的感受也是源于我们内心,是内心的需要,用内心真实的感受具体的表达和沟通,才是更好沟通和交流的源泉。
第三:倾听并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总是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在问父母问题,可父母会一边拿着手机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啊~对,就是这样”“没错”“没问题”“可以的”等等词语来敷衍孩子。
同样,在亲子交流中,我们不仅需要理性、用心地表达感受,还需要用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因为交流的双方是互相的,只有让感受流动起来,我们和孩子才会互相理解,互相认识,互相继续良好的沟通,孩子才会感受到我们的爱。
第四:说出具体的请求
那么有了前三步的良好积淀,我们第四步就可以提出我们的需求,静下心来充分体会我们的感受和请求,在良好的关系中进行充分的沟通,达到和孩子双赢的效果。
综上,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如果尽可能的使用好这四种沟通技巧,相信我们的沟通一定会有成效,相信孩子也一定对你刮目相看。
有效的沟通是一种生活和爱的艺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携手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