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愉,美籍华人,31岁时当上洛杉矶副市长,畅销书作家,现为一家猎头公司的老总。
从履历中不难看出,陈愉属于“三高”女性,独立能力强的人。且她像男人一样,理性思维统治着她的思考与行为。
《30岁前别结婚》是为所有女性写的自传体畅销书。她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同胞,如何获得成功、幸福和爱。该书质疑了二十几岁的单身女性即为"剩女"的普遍观点,并激励女性摒弃陈旧的社会压力,勇敢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书看起来是比较套路化的写作方式。小时候的陈愉,并不那么快乐。亚裔在那个时候的美国,似乎受到的歧视比现在多,因此,她有一个并不美好的童年时期。直到大学也是同样,但她告诉我们,与其在不如中意失意,不如多读书吧,只有在汲取知识中才可以让她平和心态,找到期望。这些似乎都成为她日后取得成就的基石。
书中的陈愉,为了争取机会,做出了当时超乎同龄人所理解的事。
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成为怎样的人。并且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会做一些策略性的尝试,而后步步接近目标,最终达成所愿。
不禁想,二十几岁啊,那个年龄,大多数女孩子貌似还傻乎乎,不谙世事。但陈愉不同,她的目的性很强,行为超越了那个年纪该有的认知。
比如,毕业后,她期望到一家知名的地产公司工作。但刚毕业的她,属于“三无人员”,无经验、无背景、还没钱,根本没资格去那样的企业工作。后来得知,该公司两名老总是某慈善机构的股东。于是,陈愉在这家机构做了两年的义工。其间,她也没有闲着,凡事尽心尽力,认真、完美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之后也成为这家慈善机构的股东之一。再然后,就有机会接触到知名地产公司的老总,最终成为他们的员工。
陈愉说:要善于处事,热爱生活,首先要克服羞怯,要让自己对他人产生深深的好奇,并长久的保持下去。在对别人的学习中,我不再总是过分的关注自己的感受。而这需要有“同理心”,很重要。
作者的性格应该是外向,且有同理心,能够替他人着想,或者说她感受他人的能力比较强。或许是家庭教育,或者是儿时总受白人的欺负,因而生性敏感。总之,后来培养了她与人超强的沟通能力。不论是副市长,还是现如今的猎头,都需要与人打交道,这是一种非凡的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有这样的气场,可以吸引到周围的人,并赢得他人的喜爱。陈愉就有这种天赋。
这是同理心强大的力量,能够去理解和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
* 理解他人的性格、观点、动机和价值观
* 建立深层次、有意义的个人关系和职业关系
* 恰当而有效的回应他人
看出来了吧,这个要强的大女人,如果不是有很强的事业心与对权利的欲望,怎么能在毫无任何背景的条件下,如何三十一岁就当上了洛杉矶副市长。这与她在工作、处事的方法、原则密不可分。
陈愉一定是自信的女人。名校毕业,通过努力得到最想得到的工作。接触的人与事多了,经验自然就少不了。在不断进阶的工作中,自信心也再跟着增长。
整本书后半部分几乎重点都放在了婚恋,选择正确爱人上。
虽然对她的建议,该如何选择男朋友、女人该以怎样的原则选择Mr.right的观点十分认同。
比如,作者提出,女人为什么不能为了选择对的人去结婚?不要基于舆论导向,剩女不受待见,为了这个观念随便嫁了,为此付出不该有的代价。在选择的过程中,对选择对象要有基本原则,哪些是自己必须要有的条件,哪些是必须排除的。毕竟,生活是自己的,谁也替代不了,要为自己负责任。
但是,她的某些方式方法,作为读者的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这大概跟生活的国度不同有关系吧。毕竟她在美国长大,虽是华裔,文化上的差异会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无论如何,我们文化是很难接受一个女人谈无数次恋爱的。
比如,她说“约足一百个男人,一次三个”。大概是想说,多谈几次恋爱吧,这样才更清楚你想要什么样的人。还有说,如果觉得这个人不合适,哪怕是交往了几个月甚至几年,那么还是要干脆断舍离。
似乎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做到像她那么理性,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行为。
虽说我们是新时代女性,但做的太辛苦,也牺牲太多。不但要工作,更要肩负家庭孩子的责任。
陈愉想通过这本书,正向的鼓励女人永远不要有依赖男人,不管怎样,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有自己的社交圈。无论发生任何变故,都可以应付自如。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