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一味追求成为”独角兽“,创办一家小规模,但能持续赚钱的企业,是一种更切实,更容易实现的思路。
”小而美“经营思路的核心---”赚钱能力第一“。即:不要一心追求扩张,而要尽一切力量盈利。如何找到自己的赚钱能力呢?从书里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即,把自己活成一个解决方案。在当今世界,能让人产生强烈付费意愿的,大多都是那些能解决他们特定问题的好对策,好工具。所以,让你自己,你的产品,或者你的公司,成为一个特定的解决方案,是一条赚钱的”快车道“。
怎么做到呢?对于创业者来说,作者的建议是,要融入一个细分的社群,在社群中寻找你要解决的问题。这个社群,最好不是你想创业了,才去现加的,而是你平时就已经在里面的。你要想清楚,自己平时到底属于哪个群体?自己线上线下的所有时间,跟哪些人相处最多?一旦你加入或者明确了适合自己的社群,就算是圈定了自己的潜在用户群体了。下面,就可以开始想这些社群成员面临哪些困难。因为你也是成员之一,跟他们是一类人,所以你可以先想想,自己处在这类人的角色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困难;或者也可以,刷刷社区或者论坛里的评论,看看有没有人在吐槽什么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强调要从社群入手。因为如果你想着去创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东西,那你最后很可能找到的是一个”伪需求“,做出一个没有人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一旦你了解了你想关注,想帮助的人群,就能更容易地看到他们的问题。找到问题,解决方案也就不远了。
如果你还是觉得没有思路,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指引。用经济学视角看,人们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一般是冲着四种价值去的。一是地理位置,也就是你能让不容易获得的东西,变得容易获得。初级形式,如代购,相对高级的玩法,就是知识迁移。二是形式价值,也就是通过排列组合之类的形式重组,让东西更有价值。比如,你能把附近三公里的健身房动员起来,推出一个区域健身会员。三是时间价值。你能让慢的东西变快,也就是提高效率。四是所有权价值,也就是在一些交易环节比较多的生意中,你能移除中间商,降低交易成本,这也是价值。这四种价值,既是寻找问题的方向,也是形成解决方案的思路。不管是创业,拓展新业务,还是发掘自身独特价值,都可以作参考。
在找到解决方案的思路之后,就是把流程化。就是把你这个方案,怎么能帮用户解决问题,一步一步都用纸和笔写清楚,不要漏掉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比如,你想创建一个帮创作者交易作品的网站,那就要想清楚,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创作者,想在这个平台上卖掉作品,那你怎么把作品挂上去?怎么曝光?买卖双方怎么沟通?买家怎么支付?支付完怎么评价?怎么售后?这样,一步一步都写清楚,能保证你的想法是一个可落地的流程闭环,不是一个空想,没有重要疏漏。然后,你可以拿着这个流程去跟社群里的人聊,去搞清楚,他们会不会为这么一个产品掏钱,并且根据他们的意见,不断对流程做优化,直到10个人里面有一半以上都表示愿意掏钱,那你的产品大概率就具备赚钱能力了。这个时候,你才可以着手做样品,试运行,做推广。而如果没多少人愿意为你的产品掏钱,那就及时刹车,不要推进了。毕竟,赚钱能力第一。
怎么发现自己的赚钱能力,总结一下就是:把自己活成一个解决方案。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还可以把这句话进一步扩展一下,那就是:是社群把你引向问题,问题把你引向方案;流程化的方案就成了产品,能赚钱的产品就成了生意。
说完了收入,再来说成本。作者的观点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围绕这个观点,他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一开始,可以尽量做那些”成本趋于零"的产品。有这么三类:一是通过数字内容出售你的知识。形式包括直播,视频课,音频课,电子书,文章合集,播客等等。二是提供信息服务。比如把社群里的一些用户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圈子,给他们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收一点会议费。三是设计一款网站,或者软件。这个有点技术门槛,如果你自己就懂技术,那当然是不用花什么钱了,但如果需要从外面雇人来做,也还是需要花这些钱的。
说完了,产品设计期,再说推广期。作者的建议是,在起步阶段,尽量不要花钱去社交媒体买流量曝光,或者找视频博主,播客做广告。因为这也更偏向于“烧钱换增长”的思路。我们应该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突破点还是回到社群。作者推荐的路径是,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就先让自己变成社群里的活跃分子,知识达人,经常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让社群里的一些人认识你,认可你,然后跟这些人建立联系;他们会成为你的第一波“种子用户”。如果你的产品真的能帮他们解决问题,那么他们会自发帮你宣传,带来更多用户。与此同时,你也要继续在社群里帮助别人,分享经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知道你的产品。等你把自己所在的这一片社群的潜在用户挖掘得差不多了,再考虑拓展更广的市场人群。流程跟之前差不多,依然是,先找好你的目标人群,然后找到在里面有影响力的网络达人,把他们作为这群人的切入口。你可以给他们免费提供产品,或者根据粉丝量来谈宣传费用。根据作者的经验,目标人群定得越精准,往往广告花费会越少,投入收益比却会更高。
说完了起步,推广期,再说说企业的日常运营。这个阶段,怎么省钱呢?作者的建议是,能用软件,就不用人力。比如自动化的财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维护软件,数据监测软件,这些都可以是你的帮手,甚至还有软件可以帮你完成企业需要的法律文书,帮你给新用户发邮件,收集他们的反馈。在当下,一个初创企业的很多基本需求,软件都能满足,还比人力成本低。如果发展了一段时间,必须要找人力协助了,那么能外包,找自由职业者,就不招全职员工。如果招全职,那么能线上办公,咖啡厅办公,就不租固定办公室。这样除了省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你减少牵绊,即使有一天你不想做了,也能立刻抽身出来,退出成本很低。总之,想要持续保持赚钱能力,根本思路就是让成本始终小于收入,能省则省。
作者在书里反复劝说读者,在起步阶段,少折腾,不要发展太快,不要搬去硅谷,不要找大办公室,不要招太多员工。总之,就是不求快,但求稳。不管你是赚到的,还是筹到的每一分钱,都要优先用于,把自己的产品改造成一个对于用户来说更好的解决方案;然后,随着用户数量,还有他们的需求,付款意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增长节奏。到最后,你会拥有一份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能赚钱,可持续的事业,虽然,你可能不是那个一时风头最盛的,但很可能是那个笑得最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