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堂课上,李老师拿出专门时间来讲,关于SST的12条经验,今天复习前四条:
一要有强烈的时间观。
很多东西假如给你设定时间,结果都会不一样了,假如你只有50分钟的时间,只有一次咨询机会,你会怎样帮助来访者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你会调动所有的储备来帮他。有的人有知识,但是没有意识;有的人没有知识,但是有意识。有意识才会学以致用,只要和人打交道,要先学会评估。怎么让人心理健康呢?一个字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抑郁的人即使不干活儿,其实还是快。
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做到:
1.在15分钟内确定咨询目标。
2.在45分钟时提醒他还有五分钟。
还有五分钟时,一定不能问:你还有什么事吗?要说:我来总结一下。要记住时间观念就是效率观念,要很漂亮的结尾,要有句号,不要有逗号和问号。
二.不要野心太大。
尤其不要有上帝情结,就是我什么都行,我无所不能,效果不能取决于你一个人,要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来访者对这次咨询不满意,可能是你和咨询者不匹配。
这里要区分心理咨询和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服务是陪伴,不是解决问题。比如说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来陪伴患抑郁症的孩子,只是陪伴而已,不会治好抑郁症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给他力量,给他积极的赋义。
要学会区分约拿情结和上帝情结。
“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名词。简单地说,“约拿情结”就是对成长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其代表的是一种机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现为缺少上进心,或称“伪愚”。它的存在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
上帝情结的根源是自恋。只要有求就有帮,应该是怎样呢?应该是有缘才帮。有求就帮把是你放在专业位置,高高在上,处在优势位置。有缘就帮,指的是你和来访者相互平等,缘就是匹配。
三鼓励病人情感流露,但不能宣泄。
我们常在很多培训机构上看到,让参与培训的人哭得一塌糊涂。其实,让你哭的原则上没有好处,因为自尊让你放开了,不利于自我成长。
情绪也是这样。情绪是感性,我们要把感性变理性。情绪流露是可以的,但不鼓励宣泄。因为宣泄是会成瘾的,自我就不发挥作用了,本我发挥作用。
很多人的情感是隔离的。比如说家长教孩子学习,要求孩子在六点到十二点之间学习,每天背过多少个单词,累加就可以背到多少个。这是没有情感的,只有理性和逻辑,没有把孩子当人看。
为什么有的医生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做手术呢?因为他做不到情感隔离。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有人用“父亲”这个词来表达对父亲的爱和用“爷”或者“爸爸”这个词来表达对父亲的爱,感受是不一样的,后者会让他瞬间感同身受,流泪不止。
有问题孩子的父母背后一定是有情感隔离的,要鼓励他情感流露,变理性为感性。如前面的家长要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背过多少单词,我们要学会打破家长的情感隔离,让他也背多少单词试试,就能感性的理解孩子。
假如有个父亲对你说他太忙了,所以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其实是因为他不想和孩子交流,所以才太忙了。当父亲流眼泪,会很快的密切和孩子的感情。防御机制,防御就是我们的人格。机制,就是我们的面具,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
情的流露是真实的,理是可以装出来的。哭与笑,哭是与生俱来的,笑是后天形成的。哪一个更真实呢?当然是哭真实。
四.谨慎的积极。
谨慎和积极哪个重要?积极重要,但前提是积极主动,别畏手畏脚。例如来访者是抑郁症,但他不说话怎么办呢?作为心理咨询师要会不断的攻击他让他发怒,这样他的怒气不再指向自己,而是指向了咨询师。这时候咨询师要告诉他,这就是巨大的进步,这就是进步了,这就是一种积极。在李老师《SST经验谈》第四篇《谨慎的积极》里,关于这一点,他写到:
第一,谨慎的积极不是“盲目的积极”。 盲目的积极就是“瞎”积极,具体表现出来可能就是盲目的乐观。第二,谨慎的积极不是“谨慎的静观”。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打破僵局或不至于陷入僵局,不断扰动,我的口号是:进攻!再进攻!不停地进攻!第三,谨慎的积极不是“积极的谨慎”,重点在于“积极”。
我们要记住,心理咨询师永远要做到积极、正向、阳光。
(20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