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的斗篷——世界名家日记选集》2月2号只收录了两个名人的日记——一个是18世纪英国神学家和卫斯理宗创始人约翰·卫斯理,一个是英国诗人拜伦爵士。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在日记中谈到了结婚的理由,读来颇有趣,选之试译。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写于1751年2月2日
试译:
收到了P先生的完整答复,我深信我是该结婚的。多年来我坚持单身,是因为我相信单身的状态比已婚的状态更能才尽其用。我赞美上帝,上帝也让我得以如此。我现在完全相信,以我现在的情况,结婚或许可以使我更加才尽其用。基于这个清晰的信念,在我朋友们的建议下,几天之后我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译者注:P先生是指文森特·佩罗内特(Vincent Perronet)是英格兰教会的牧师,肖勒姆教区牧师和早期卫理公会教徒。
从日记可以清楚地看到卫斯理结不结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单身或已婚对他侍奉上帝是否有帮助。从查寻的资料来看,卫斯理开始是不打算结婚的,正如他所写,他觉得单身可以让他全心全意去信仰上帝,去宣扬教义,但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卫斯理才学过人,具有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深受女性信众喜爱,这也给他的工作带来非议。于是结婚成为需要。结婚在朋友的建议下成为必要。日记中他写到的几天后一起迈入婚姻殿堂的女性叫莫利·瓦泽尔(Molly Vazeille)。婚后不到几年,他们的婚姻关系极度紧张,冲突不断升级,卫斯理还一度受到莫利的虐待,最后以莫利离家出走,两人至死未见收场。
人们结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大致都是为了各种方便。事实表明,当初怀揣的那个充分理由不一定会保障一个百年好合。卫斯理以上帝之名结婚,但上帝也没有许他一个婚姻幸福。卫斯理向朋友寻求答案,但答案不一定是适合他的。旁观一下身边和和睦睦的夫妻,再回顾一下历史上琴瑟和鸣的典范,他们大都有些相似之处:或有共同的爱好,或能相互包容,或有互补的性格。记得大概二十年前我们的外教雪莉老师带父母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做交流,谈及了他们的幸福秘诀。雪莉爸爸说最稳固的夫妻关系是如朋友般的关系,他说他和雪莉妈妈最初就是好朋友,结婚后还是好朋友,他说友谊是比爱情更长久的感情。赌书泼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当属这样的例子吧。
从卫斯理的经历看来,他当初也算是闪婚,后来在婚姻里相互折磨了二十多年,怕是婚姻给他带来的不便多于方便了,算是事与愿违。婚姻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难题,真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想到了《围城》里的那句经典名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