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讲写作:
回忆一下日常工作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有个人找你说件事,说了10分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而另外一个人过来跟你说3句话,你不但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而且你还能记住他的观点,更可怕的是你还让他给说服了。
那么这两者的差别在于什么?
其实是说话的人在思考和表达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当面临复杂问题的时候,结构思考可以帮你从结构的角度如何把这件事看清、看全,从而有效地应用我们的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甚至是商业创新。
当没有结构的时候,每个人会用自己的经验零星地得出一些答案,这些答案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是也不敢保证这事有没有想清、想全。
有了结构以后,你可以非常自信地跟任何人说,这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每个方面有几个解决方案。既清晰又全面,表达出来后非常准确且有说服力,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叫结构化。
当一个人习惯了这种思考方式以后,看问题就很容易把控全局,还能挑重点,分层次来探讨。所以随着一个人职务的提高,职务越高,对这种思考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结构思考,会经历三个环节:理解、重构、呈现。
1.结构拆解,让问题简单化
小笼包所有人都吃过,你觉得什么样是好的小笼包?皮薄、汁多、馅大、肉鲜。这是一个标准,那我再追问一个问题,你说皮薄算好,多薄算好呢?那你说汁多算好,多少算多呢?但我们说不清楚这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一个美国人用16个月时间吃了52家小笼包馆子,他每到一家馆子吃小笼包的时候,从兜里掏出三样东西:精确到0.01克的电子秤、精确到0.01毫米的游标卡尺、一把剪刀。
他会分别对这家包子的重量、汤汁的重量、馅料的重量和皮的厚度进行精确的测量,然后根据他设计的一个计算公式,来算出每家每个小笼包的结构工艺。
那个美国人在美国做了二十几年的厨师,听到这,你发现中餐和西餐的差别特别明显。
你去学西餐,你问老师说,加盐加多少?他告诉你加几克。
你去学中餐,你问老师说,加盐加多少?适量。加油呢?少许。老师少许是多少?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你要经历无数次的实践,才能感悟出来少许是多少。这种经验叫隐性经验。隐性经验特别潜移默化,不太容易传承。
西方的思维认为任何事物都可分,东方的思维更加强调整体系统感悟,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利弊。我们讲的结构化思维,更倾向于是西方人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看结构,判断信息真伪
当大家接受信息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用刚才讲的方法去识别信息当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理由、哪些是事实跟依据,以及这些事实理由、事实依据是否支撑理由、理由是否支撑结论。
比如部门要开会了,领导让小张说一下对这个客户问题的看法。小张张口就说,说了10分钟,虽然说的都对,但全场人还是没听懂。为什么?
第一,他说的是大量的信息、事实、依据,全是堆砌,没结论;
第二,他说的有结论有依据,但二者并没有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你每天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观点和言论,怎么判断一个人的观点可信还是不可信?你要把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事实是什么,以及它们的论证关系找出来,显性化出来,才能判断到底是不是可信。
所以,当你面临纷繁复杂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先从结构的角度把信息整理清楚,再做判断。
今天就介绍这些内容。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