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6月11日是【晓晖有话说】陪伴你的第五百二十八天。
【唯有父爱最温存 不可言说又动人】再过几天就到父亲节了,恰好那天是个周日,我想所谓的节日,本质上是一个有正当名目的休息日,这个父亲节,不知道你们会如何度过。这周我给大家推荐一本旧书,《背影:朱自清经典散文集》。让我们温习一下父爱的绵绵温柔。
我一直认为,有的书需要在人生中反复地阅读。正如朱自清的《背影》,我十岁的时候读起来是一种轻浮的味道,二十岁时读起来是一种温柔的感觉,三十岁时看起来却是一种复杂的沉重感。这是因为人在不断的成长,我们的经历积累的越多,见识也越发广大,虽然是同一篇文章,却在不同的心境中有各自的味道。
重读《背影》一文,对这个简短的故事又多了一些不同的认识。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那一年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时刻。祖母死了、父亲的工作又丢掉了、为筹备祖母的丧事,父亲只好“大不孝”的变卖了祖产,还因此欠了一大笔外债。父亲遇上了祸不单行,内忧外患的时刻。却还在担心已经20岁已经能自立的“我”。
“我”与父亲一同回乡奔丧,最终要回北京了。父亲担心我返程的安危,不顾自己 遇上的种种困境,先是托付茶房一路陪同,后始终放不下心竟然陪同我一直到车站上车,最终目送我离开。父亲对我有深沉的爱,直接体现在朱自清笔下的细微描写。他看见月台栅栏外有卖橘子的,一心想买一些供我旅途解渴,便蹒跚着穿越铁道爬上对面的月台,他的身体在岁月中发了福,肥胖的身躯支撑不起急速的行走,只能缓缓的穿越过来。最终“我”看着朱红色的橘子,目送他走入人群,背影消失在人来人往之中。
一篇短小的文章,写出的父爱之情却能人回味。父亲在如此困窘的人生情境中,考虑最多的一直是我返程的细小之事。20岁的人,又在北京读书多年,其实哪里需要如此担心,但从父亲的视角出发,这个已经长大的知识青年,一直都是需要呵护的小孩子。在父亲眼里的下一代,仍然需要用心照料。
年少时阅读,只是觉得作者太过于敏感,把父亲送行一事写的如此琐屑,现在已经30岁时,再读此文发现了许多父亲的无奈与伤感。《背影》最后,父亲得知我已经平安的回到北京后,写来一封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是我们最容易忽略到的地方,父亲面临内忧外患的人生困境,自觉身体出了大问题,才含蓄的说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他知道,也许这一次送行将会是两人的生死诀别,从此可能天涯离别。所以便格外珍惜这次的送行,一再尽自己的全力去照顾已经有些不耐烦的儿子。最终父亲离别时,待孩子安全到达后,才缓缓告诉他离别的真相。
很多曾经不曾关注到的细节,如今又反复浮现在了眼前。《背影》里想说又不曾说透的深沉父爱,你们感受到了吗?
珍惜眼前人,这个周日,好好陪伴逐渐年迈的父亲吧。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好的对待,减少日后的永远遗憾。
有善良的父亲,参与的童年,是人生幸福的开始。
提前祝父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