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中规中矩,没什么新的东西。
成就事件:
运动了4小时
发了4个朋友圈
看了初一下册第一单元题
端午节去找了芳芳
看完了《学会成长》
思考:
日复一日没有多大的变化,在这样下去很快一年又要过去了。很快三年也会过去,当三年后再回顾,还是没一点变化。端午的时候和芳芳聊天,她提出一个问题非常尖锐--我和你在一起图你什么呢?图你长得帅?图你有钱?还是图你有能力?再或者说图你有上进心?
唯一的理由就是图你有上进心,可是上进心表现在哪里呢?每天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可是光有苦劳是不够的勤勤恳恳努力了那么久结果呢?
结果是你做了什么?有那些成就?这三年里,或者十年里你有什么变化?
如果没有,那么上进心究竟表现在哪里?
这几年我有什么变化吗?
读书,开始了读书,三年时间看了将近200本书。但是这个改变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变化,很多时候甚至会怀疑看书有什么作用。到目前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说话更有说服力,更有逻辑性了。
写了15万字,这个感受不到给我带来了多少变化。逻辑性?知识网络构建?不知道。
最真切的改变是去年疫情期间,三个月待在家里没事做,着急,整理了很多数学专题,后来正是这些数学专题让我显得更专业,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可,够专业,也使我更自信。
带来改变的事件--在陈中带了一个一对一。之后就可以标榜自己是陈中的老师。因此更容易得到家长的认可。
真正能感受到到的变化是现在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两年前还急着找工作,现在有勇气静下心来认真去做一件事了,不再那么担心未来。
想想这些变化都是从18年开始大量看书开始的,先是读书给我带来了一些点赞,说话越来越有依据,更有说服力,从而增加了信心。再后来,去年整理数学专题让我在专业性上更加有自信,也得到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再者就是加入陈中,让我的身份有了信任背书,从而更容易招收学生。
这三年持续不断的写作也让我在表达上更加有逻辑,更有说服力。
最大的变化就是,月收入破万,更加有信心了,对未来没那么迷茫了。这些变化主要有几个动作带来的。
第一,持续读书。
第二,持续写作。
第三,整理数学专题。
第四,加入陈中。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中把读书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读自己喜欢的书,100天读33本书;其次要读专业的书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一年读100本书;第三,多读与专业无关的书,100天采访10位CEO。
我读了三年还只是在读自己喜欢的书,接下来就是要读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持续投入,1年内读100本专业书籍。像粥左罗那样在一年内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在行业立足。
在看喜欢的书期间,我看了关于阅读的书十几本,看了关于习惯培养的书十几本,关于理财的书几本,关于营销、关于个人成长的书,其他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书。其中个人成长的书籍偏多,也许这就是方向。
我要成为一名个人成长教练,而且要与跟人品牌相结合。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要继续读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和品牌建设的书籍,另一方面还要把书中的知识不断总结归纳应用于成长实践中。
时间方面,过去一周和之前并无太大差别,晚上看电视剧的时间比前一周变多了,看小视频的时间还是没有减少,没有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整理题型上。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到整理题型上。小学、初中数学、小学英语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备课、讲课效率都没有太大变化,需要再增加一些课程服务的管理,比如一个月和家长沟通一次,或者一个学期要和家长沟通两次,等等。不要等结果不好了,最后才和家长沟通。要换位思考一下,家长想要什么,试着去做一些能让家长安心的事。
一年时间,再锻造一门技能,不要停下成长的脚步。不断精进专业技能,做出一门超级课程,能真真切切的提高学生的成绩的,甚至不计代价提高学生成绩的。
必须再进一步精进个人成长写作,构建成长教练的专业知识系统。
精细思考:
❶对时间进行详细记录,设计时间记录表。最好能够每日反思。
❷朋友圈,发圈作为一项考核
❸联系关键人作为一项考核,人脉资源梳理
❹每周梳理一遍品牌打造流程
❺做什么事情都要找到关键节点,然后投入不低于80%的精力。
●时间上,上周在初中数学上花费了一天,虽然看的东西比较少,但是总算分配出来了一点时间。
●上周发了一篇数学整理资料,发了几次暑假班。
●没有联系关键人,感觉和张博文妈妈中间可能有点误会,本来说要介绍几个学生的,结果突然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品牌打造
定位,越专注越好,价值越高越好,要发自内心的、带着使命的去做事;
打造专业,构建知识体系,不断精进,一定要专业、专业、再专业,一定要超过你认识的所有同行;
包装,硬包装,要看起来必须看得过去,软包装,标签,文案,海报,视频,线上线下都得包装,另外,线下还要做多次推广,因为一回生二回熟;
营销,要不断宣传,比如朋友圈宣传,小红书,抖音宣传等等,不断的策划活动引流,和客户沟通,留存,然后不断提高客单价,最好客户能够转介绍;
其中能用到:产品组合思维,用户闭环思维。
变现,销售额=潜在客户数×客户数×客单价×复购率×转介绍
●把80%的精力花费在关键的20%的事情上,时时刻刻想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否是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