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了还想见。 久久不来,久久来。久久来了还想来。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9月25日,我们城区教研室姐妹在杨局的带领下,前往江苏南通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教研员能力提升培训。这已是第三次参加由市教师发展中心和北师大亚太国际教育中心共同承办的活动。
开班仪式上,南通市教育局郭志明副局长致了欢迎词,晋城市教育局胡铁栓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学员代表进行了表态发言。亚太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班主任郭老师强调了培训注意事项。
郭志明副局长做了题为《质量:教学管理的至上追求》的讲座,他以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了科学的质量观。通州教育是至上而下的,从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到学校管理,从关注教学思想抓标务本到提高教师提升学生素质的培养。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从教学工作的不同视角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索研究,讲座全方位,多角度,细致入微,还举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案例。对于教研员们来说是直接拿来就可以用的满满的干货。
冯卫东副院长分享了“真学”的内涵,深刻剖析了自己对“真学”的理解。确立了三个“真学”理念,追问了四类“假学”情形,进行了五种“改课”举措。 他提出了“放手玩、慎重导”、“教学也要让学生做没有做过的事情”,许多观点视角独持。对当今课堂许多看是行云流水的课,发表了自己批判性的见鉴。他认为只有孩子深度学习,真正得到发展才是好课,同时提出“让好课成为好做法”,“让好课成为好作品”。
王笑梅校长亲自解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通州实小厚重的文化底蕴、精细的教学管理、奋进的教师团队和极具感染力的“生命语文课堂”。从负债累累到享誉全国,这是优雅从容的王校长带领教师们用智慧和爱心重建,用行动和汗水浇灌,用激情和梦想谱写。她的故事真的惊艳到我了。不大的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了“60个景点”,并研创了独特的校本教材;务实的校长,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了写作教学。行云流水,润物细无声。越是困难的问题让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这也许是王校长生命教学的真谛。
秦德林主任幽默风趣、满怀深情,他尽管学富五车,仍能提前到场,晚上加班到深夜,不断的打磨修改课件,只为了给我们送上最精彩的讲座;他尽管博古通今,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仍能注重细节,制作了调皮精美的课件,试图传递给我们更好的视听效果。他的许多观点都发人深省,他极富哲理性的讲座,触及我心灵深处的“痛点”,他提到的”坐井观天、原地打转”就是我的现状,学习力、续航能力、执行力,这些真正是我所需要的。
从“学”的层面讲,学习时刻要有“归零”思想,不仅是学到知识本身,而是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习不只是学到实操的方法和技术,更是让研究的路径得到改变、改进和改善,让我真正意识到改变自己势在必行。
感受之一:明确了我们今后要做什么:为了真教学,要做真教研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人办学行为是自上而下的,从决策人到实施者,从局长到校长,都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精神的内行人,是勇于探究和创新的践行者。从郭局长的讲座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很多做法是实实在在的,是为了真教学,在做真教研。
感受之二:我们拿什么来做真教研:为了真教研,要做真探索 听了6位专家的讲座,观摩了2个名校的典型经验,参加了最后1天的小组交流和学员心得分享,像有个学员交流的一样,真的有几分惶恐,听着专家们信手拈来的讲座,新颖独到的思想,实践创新的作法,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今后要学习他们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要做好规划,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规划,具体到每年每月。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拖拉的习惯,把学习作为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实时反思自己的实施情况。
第二要学思并重,像胡局长所言这次学习感受了名师的风采、激发了工作的激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前进的标杆、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学习南通的真经,不能丢了自我,而要超越自我。
感受之三:加强交流、合作共赢
必须要感谢,这次南通之行,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三姐妹订票、订房、订车、订饭、换发票,宋姐的水果、杨局的月饼,我都记得真真切切,感谢每位姐妹、感动每个瞬间、感恩这个团队。
以后多向科室的姐妹请教学习,取长补短。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无论从做事到做人,这次南通之行都是一次深至心灵的洗涤,让我们做一名真正的文化人,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题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让我们怀揣教研梦想,一路向前!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