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reader,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喜欢阅读、习惯于从文字中汲取资讯,增加对世界的理解的人。
·
一个好的reader,不仅要能从文字中汲取资讯、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同时还要能够摸索、深思、调查,并最终学以致用,把所有阅读到的知识内化、外化:可能是一种气质,可能是一种谈资,也可能是一种操作方法。
·
而作为一个好的阅读者,是需要不断训练,不断打磨、强化的,这也在暗示我们,成长为一个好的reader其实也有规律可循。
·
1、主动阅读
·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喜欢说两句话:这是一个知识喷发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真正缺乏的是专注力。
·
确实如此,现在社会,各样书籍正以压倒性的资讯将我们的生活泛滥着,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一个冲击人们眼球的讯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快速使人相信、亢奋、懂很多道理。
·
但是,懂再多道理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真正需要的应该是一种反思性的资讯,是一种能纳入我们的知识体系内的资讯。
·
这就要求我们阅读的方式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读系统的资讯、读书读好书;依照真正的需求,按图索骥去找知识,从一本书中全面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而不是刷微博刷出来的某几句话,或某公众号转发的某片文章。
·
2、阅读以学习为目标
·
很多人喜欢读书,也读过很多书,但是,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的非常少。这和我们对书本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倾向于认为,读书是一种消遣,认为读书是海纳百川,有容就会大,认为读书千本,其在体内就会自然碰撞、自然发酵。
·
然则我不这么认为
·
读书不会自然而然转换为自己的,必须经过设计;
·
读书是一种选择,有其目的地;就像走路一样,选择其中几条路必然比每条路都走一次更容易快速达到终点;
·
大千世界,资讯纷繁,读书的关键既在于选择,还在于效率,读而无用、毋宁不读。
·
所以,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应该主动选择、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各种阅读技巧;把握阅读的过程,高效达到阅读的目标。
·
3、以自我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为主
·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学习概分两类:指导性学习、自我发现式学习,真正的阅读者应该以自我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为主。
·
指导性学习:就好像是老师在用语言或文字传授给人知识一样,经过分析、包装,用语言传授给你,只包含阅读、倾听两个层次;这样的学习通常偏向于获得资讯。
·
而获得资讯仅仅是一种粗浅的阅读方式,立足于讲述我们大脑本来就熟悉的、与已知类似的事情,也就是说,这样的学习,和我们已知的东西同质化非常强,意义并不大。
·
自我发现式的学习:我们要调动第三个层次的功能——反思,要玩味、吸纳、融汇资讯,挖掘资讯背后的原因、方式、结论、调性等等,从一种粗浅的了解,变成深入的体会。
·
阅读之前思路先行:用6w2h法反思——阅读的目标?读这本书的理由?想要获得什么?要花多长时间去读?选择在哪种场合下读这本书?怎么读,性价比能够到达多少?
·
层次定位: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将阅读分了三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作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要多进行分析阅读。
·
科学的阅读过程:从书中的资讯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按照一定过程,循序渐进地阅读,并最终产生效用。
·
4、科学的阅读过程:
·
定位:读一本书之前要先读书名、简介、序言,从中发现这本书到底是实用性的、理论性的,还是娱乐性的类型,并对书有一个基本定义。
·
三读目录:目录需要仔细读三遍。第一遍是梳理全书的逻辑,搞懂表述的方式;第二遍要读懂整本书的大意;第三遍则要找到其中最重要的篇章。
·
概念勾画:目录中涉及的熟悉的概念、陌生的概念,一律用笔标注下来,提前回顾或查阅其字面意思,并提醒自己,在文中再次遇到时多加留意。
·
重要篇章先读:义无反顾,首先阅读重要篇章,因为这是书的核心,重要的篇章之前的部分,是属于铺垫性内容,之后的部分则是一些细化、分支、或是补充说明。
·
评判或者是评价:若读完一本书后什么态度都没有,那么多半是没有读懂。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拷问自己的态度是什么?赞成还是反对?如果是赞成的话,为什么赞成?如果是反对的话,有什么理由反对?
·
同类拓展:找相类似的另外一本书,查看它的目录,看看它是怎样编排目录的,强调的方面和已经读完的那本书有什么不同?
·
5、阅读考核
·
既然读书之前就有一定的目标,那么,付出了时间、资源、机会成本,读完后一定要对阅读的成果进行考核。
·
给自己一分钟,概括这本书:描述它的类型、主要框架、主要内容。
·
最重要的篇章复述:说出重点内容,并表明自己的观点,以这样的格式进行:内容+评价+理由+补充。
·
梳理成文、归档:好的阅读者应该是读而有感、感而成话、话而成文的,每次阅读都以梳理成文为标准,好的文字要存储归档。
·
当然,一定要反复锤炼阅读的思路、方法、过程、技巧,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reader,多练习是根本。
——完——
往期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