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就应该多回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没错,老人们为子孙们操劳一辈子,老了需要孩子的关心惦记。但仅有这些关爱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就真的幸福快乐了吗?
我的外婆,闲着闲着就精神孤独了
我的外婆原本是个很有活力的老人,之前喜欢炒股。天天下午3点股市收盘的时候,外婆就守着财经频道,戴着花镜拿着笔认真地抄写她关注的股票的收盘价。几年下来,满满几本手抄本,对于她这位没怎么上过学的老太太,我表示深深的佩服。
后来经历了几波股市熊市,外婆渐渐退出了这个她坚持了十多年的行当,开始转战保健产品。
外婆住在16节楼梯的老式公房,为了她喜欢的“保健事业”,就天天爬上爬下五层楼,去几公里外的“保健室”排队做理疗。家里短短几个月时间多出了几大件“保健神器”。家里人都劝她别再花冤枉钱别折腾了,她却乐此不疲,反而劲道更足,在“保健”这条路上风雨无阻地追求自己的“健康之道”。
几个月前,外婆突然倒下了,医生说是小中风。这下外婆怕了,刚开始下地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瘦小的外公完全hold不住码子稍大的外婆。于是,三个女儿筹划着把他俩送进养老院,由专门的护工来照顾。
在养老院,外公外婆的悠闲生活开始了。有人为他们洗衣做饭、定时给他们吃药按摩、还会时不时帮他们洗澡搓背,日子过的很舒坦,除了有点闲。于是外婆隔三差五地给女儿们打电话,吩咐这指挥那,一会要去家里搬东西到养老院,一会又让领她去看看老朋友。三个女儿每周末轮流接二老去自家家里吃饭,而且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在我眼里,外婆过的很滋润,身体也恢复得很快。
但有次我去看外婆,却见她忧心重重,精神有些恍惚。她担心家里的窗没关,还有几件棉袄没有拿过来,她那些“宝贝”搁着要怎么处理……诸如此类的琐事。想想患病前的外婆,除了家里电气坏了,会打电话给孩子让过去看看外,平时几乎不太会主动联系小孩,自己的生活过得甭提多充实了。
对于我的外婆来说,年轻时忙忙碌碌,老来忽然闲下来,内心难免空落落,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精神依恋。无事可干,免不了胡思乱想,严重的还会在一个思维死胡同里绕来绕去,苦了爱他们的孩子们。
我是90后,父母都是60后,他们几乎都下有孙辈。平时为子女张罗终生大事、照顾孙子、还要工作,自己时间都不够用,更别提长时间陪伴自己的老父母,一味去迎合满足他们“想一出是一出”的需求了。
我的奶奶,坚持自我努力乐活着
我的奶奶比我的外婆大一岁,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爷爷去世的早,之前过着饭来张口舒服日子的奶奶,便义无反顾地全面进军厨房。她研究营养学、做烧麦包春卷拆螃蟹肉……变着花样为一大家子呈出满桌的香气美味。吃着奶奶做的菜,我那几年就很少下馆子了。闲不住的奶奶还报名了老年大学的声乐班,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边做饭一边哼唱是她的平日乐趣。
作为人民教师,奶奶平时也注重对我们三个孙女的文学熏陶,从小学起就培养我们写日记、读报纸文摘的习惯。直到我大学毕业前,奶奶还一直把她看到的,对我有用的报纸文章剪下来,让老爸带给我。
2年前的一天,奶奶突然晕倒在家,检查出来是脑出血。这么大年纪不能开刀,只能药物治疗,好在出血的点比较小,奶奶在急诊室呆了一周,转而进了康复医院。我去看她的时候,奶奶还自我调侃“宝贝,看奶奶现在是不是很丑啊,我自己知道的”。起初的时候,奶奶的脑子不太清楚,老幻想着自己拥有好多财富,要接济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还要成立什么基金会。我们都被她整得哭笑不得,只后悔当初没录下来,反正奶奶现在怎么也不承认。
从康复医院回到家里,奶奶瘦了一圈,也不能外出很久,也放下做饭的活儿了。奶奶却也不担心,因为她要做的事儿可还多着呢。做操、打坐、看报纸、改裤子(奶奶的腰围小了一圈,以前的裤子穿着都大)、走楼梯锻炼、上网打牌……奶奶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同时也教导我们早睡早起,健康饮食。
我的奶奶一直是位独立自主的女性,无论面临什么处境,她都能坦然自若地接受,并可以很快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奶奶,我一点都不担心她过得不舒坦,偶尔去看看她,她叨念的也是我的事儿,关心的总是我最近吃的营不营养,还会推荐各种良方让我补身体。在我眼里,奶奶永远那么精气神十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通过我外婆和奶奶的生活对比,我想劝告做小辈的朋友们,想要帮助老人更有质量地过晚年生活,陪伴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摆正老人们的心态,帮助他们找到兴趣点,让他们有事可干、有精神寄托才是根本。
奶奶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强,做小辈的省心很多;外公的兴趣点是麻将,他每天下午定时定点“上下班”,日子倒也规律,没啥心事;至于外婆,我还在观察和试探中,也曾想找个老年兴趣班让她去培养爱好,可找了半天也没个靠谱的。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老人 晚年生活”这一领域,有更多这样那样的针对性服务或产品,让更多存在“精神空窗”的老人能够过得有色彩、有意思。这绝对是个潜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