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心理学在这边广泛且缓慢地流行起来。原生家庭等词汇的流行为我们提供了对自己缺陷和不足的归因。而问题依旧是问题,卡点依旧是卡点,好像并没有得到解决和疏通。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可能大多是60后,6070后中,大部分人都不太会正确且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他们是被3040后带大的。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呢。至少据我所知,wenge时期我外公天天被打骂和虐待,我奶奶经历过闯关东的饥荒。我相信在那样一个时代,还有各种各样如今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发生在那一辈人身上,据我所知案主们其中也有那一代人的父母亲手掐死自己的骨肉。他们能物质充足且善良地活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怎么可能还苛求他们温柔地对待下一代,也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他们的议题是生存、坚强和自立。
我的爸爸和妈妈,总是在争吵和互黑,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他们糟糕极了,整个生活笼罩在乌云里。从小,无尽的争吵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可逆地创伤。长大后突然发现,他们对彼此说话那么难听,还不曾分开过,难道没有什么蹊跷吗?是我被骗了吗?我曾正义地帮妈妈指责爸爸,帮爸爸声讨妈妈,直到遇见Queena,我才明白也许我只是他们两个权力斗争的炮灰和工具,他们其实是相爱的。
引用一位案主的案例。那位案主的父母,一回家就吵架。哪怕他已经三四十岁了,一回到家还是能给他带来很大的痛苦。他深信妈妈嫁给爸爸是痛苦的,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
首先,很多那一代的母亲对父亲有很大的情绪,觉得自己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注,便很喜欢向孩子诉苦,在孩子小时候把ta拉到自己这边,这样其实会阻止小孩靠近和看到真实的父亲什么样。我们应该明白,嫁给父亲且一直在这段关系里,是妈妈自己的选择,跟我们没有关系,她的很多情绪,受害者情结是她自己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一个孩子,要把属于妈妈的还给她自己。爸爸也是一样。哪怕父母再幼稚,他们也会做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案主觉得爸爸根本不关心这个家和他自己,可是他的父亲并不是不在乎,过程中他一直在远远地看着。有的人爱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远远地看着。
最后发现,吵架,只是他们的相处方式而已,他们是相爱的,也是爱他的。在他们吵架时,听他们吵,不赋予能量不参与,就是案主最好的解决方式。
还有一位案主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律师,她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地绝望和厌恶,觉得母亲对她的要求太多,期望太多。和我妈妈有时挺像的,控制狂。Queena要她对自己说:我不是受害者,妈妈也不是迫害者。妈妈背后有指引她的力量,我的背后也有指引我的力量。我会为我的选择负责。妈妈其实很好。她可以有她的期望,但我可以做我自己。”
她看着母亲的眼睛,母亲仿佛在说:孩子,我有的都给你了,如果我有更多,我肯定全部给你,但我真的没有更多了。她母亲的眼睛里面充满了爱,付出和期望。其实,哪怕母亲有这样那样的期望,她付出了,难道不能有期望吗?
再其实,每一个妈妈最大的期望都只是孩子能活的好,能不浪费自己的生命。
妈妈之所以控制,是因为案主虽然四五十岁了,可还是一个孩童的姿态。总是在像妈妈索取,在妈妈面前原地不走。Queena问她,你还在这里干什么,还想向你妈妈索取什么,认同吗?肯定吗?关注吗?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律师,她向母亲索取的并不是物质,而是心理上的索取。她仿佛在做一些事情,但她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愿为自己的人生担负起责任,精神上的责任。
Queena说,对母亲和生命真正的感恩,无需言语,微笑地过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而不是一副苦难的样子。真正的感恩是, 相信自己的人生很美好。
她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每走一步都与自己内心核对。这是我真的想要的吗?而不是去迎合外界做一个“好人”。她只有去做那个真的,而不是“对的”。去寻找本人口中的对的,才能慢慢找回自己,才是她生活的开始。
我们往往在当下的力量不够时,总是急需找人背锅。怪原生家庭、怪zhengce、怪guojia、甚至怪时代,怪宿命等等。。
那一代的父母,有点奇怪,却也是最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