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忙,逢年过节的走走亲戚,或是最好的互动了。
连续两年回农村过年,走亲戚更重要了。庚子年,病毒肆虐,人心恐慌,村头设置关卡,禁止外出和进入;村子的广播一直在苦口婆心的宣传:禁止走亲戚,禁止聚会,禁止外出。看似无情,却是最温心的暖,为了人民的安全考虑,不给国家惹麻烦,不给政府添负担呀。
庚子年的春节,我们村里的人,基本足不出户,亲戚之间的互动靠一部手机,一部电话延绵着亲情无限。
辛丑的年,亲戚间的走动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年初一,老爸邀请他们一族当家人的来家里小酌,菜小热,酒微醺。难得这样的时刻,坐在一起述说家长里短,烟火情长。老爸此刻是最开心的,小酒也禁不住多饮了几杯。
初二,闺女回娘家,外甥去舅家,是延续多年的老传统。所以,这一天,姐姐们代言,开始准备礼品,去舅舅家,妈妈总是怕自己给娘家的东西少了,这年头,情意在,礼物也很重要啊。而我,基本足不出户,不爱热闹,只顾自己的半亩书田。
现在的走亲戚,也像走马观花一样,走走这家,放下礼物,唠会嗑,再转战下一家,继续停留一会儿。如此,一个上午,基本把姥姥家的亲戚走完了,也就打道回府了。每家都很忙,不留下就餐,可以让主人家很省心。
而我家,作为舅舅和姑姑的父母,小辈们带儿携女,前来拜年。家里每天热热闹闹,就拿昨天来说,大大小小二十多位。姐姐们走完亲戚,马不停蹄的赶回来,帮助母亲做饭,热闹的翻天。围桌拉家常,阳光下唠嗑,听者不烦,说者不厌,此刻,是对亲情最好的慰藉。
我是个喜静的人,但陪伴父母过年,成为一种习惯。一直觉得,父母在哪,哪里才是家。即使自己不能融入这种热闹,待人接物不善言辞,但家里人来人往,也会让我满心欢喜。
走亲戚,靠一代代,一辈辈的人去传承,去坚守。只是不知道,经年以后,这种传承,能否一如往昔?
夜晚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