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存美
01 建立能量的补给站
能量如同动力源,也像车需要加油充电一样,不能光消耗,不补充。
能量很低的时候,就会进入“生命的省电模式”,多姿多彩,丰富的人生将无法开启。
主动建立能量补给站,为自己准备“充电宝”。
轻度耗能:通过观察自己,什么事和人可以让自己很喜悦,可以刻意去做和接触。
中度耗能:不知道那些事情可以让自己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去“随喜”别人的喜悦,尝试去肯定自己。
重度耗能:持续怀疑自己,否定自己,需要进入高能量的“场域”去浸泡,在这个场域里长期浸泡,无时无刻为自己充能。
有的伙伴很“利他”,不懂得拒绝别人,别跟经常和你倾述,你不去陪伴或许觉得自己不好,当能量不足时,记得远离“能量黑洞”,先保护自己的能量。
当自己能量低下时,先为自己充能,让自己回能,再去帮助别人,如果是很亲密的关系,无法拒绝,可以“过耳不入心”,要保护好自己的能量。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找到几处可以充能的地方。
02 碎片化的时间产生的价值,也可以变现
你刷的剧,看过的综艺,你喜欢的小众产品,路上看到的广告……一切的信息,都可以是价值,有价值就可以变现。
提炼出价值,加入商业思维,把价值给到有需要的人,才会为你付费。
03 三个榜样故事
行动派的琦琦的案例:早期在杂志社工作,采访的都是企业家,她会去搜索很多“吃喝玩乐”的信息,很多的企业家渠去到某些玩的,吃饭的地方,她就会去搜索提供给对方。
而她的信息,都是去平台搜索的,她的用心程度,成了和企业家联系的通道。
是否愿意,花心思去寻找,结果有很大的区别。
欣频老师的案例:欣频老师喜欢看电影,她把电影写到自己的书里和课里,写影评……用多版本的思维去提炼价值。
会从导演,演员,灯光师,配乐师……等的视角去解读和凝练价值。
欣频老师的旅行,不是消费行为,是投资行为,有一次对方需要“迪拜帆船酒店”的文案,她提出先去体验,再结合行程,写出了对方需要的文案,旅行体验和文案都有了落地。
馨竹老师对小说的痴迷,到了曾经想要“戒小说”的程度,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库,同一类型的问题,这个数据库里有很多的办法去解决,可以多视角地去观察人生。
除了身边的人的故事案例,书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案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价值。
不用定势思维去看待自己的价值,不以单一的价值去衡量自己,我们这个人本身,就是很大的价值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