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打一辈子星际,但是我们可以做一辈子朋友。
一九九九年,那是一个夏天……咳咳,其实就是高考结束。因为某些事情,特别郁闷,非常郁闷,相当郁闷,于是买了电脑。其实我向来对打游戏没什么爱好,但是好奇心和兴趣却是大得很。
小学时妈妈见我对电脑感兴趣,就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中华学习机CEC-I,相信从那个时代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这东西,与AppleII是完全兼容的。其实学电脑这东西真的用不了太多其它知识基础,以小学时候那点知识竟然也能用Logo画图,用BASIC编游戏。编写程序本身比打游戏有意思多了——至少在当时的硬件环境下就是这样。什么小汇编语言的,监控语言的。因为没有存储装置,照书写了好长的程序,竟然也能学着存在磁带上——是的,您没看错,就是放在录音机、单放机里面那种磁带。还记得当时自己修改一款叫“挖金砖”的游戏,还能加上语音,真是有成就感啊。后来苹果不行了,IBM的PC电脑逐渐成为主流——多年之后我仍然为苹果不值,主流市场竟然就如此轻易的拱手相让了。M$踩在IBM和Intel的肩膀上,成为领导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神”。九十年代初期PC电脑之贵,绝对不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另外一方面,进入初中后开始“醒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后自然玩电脑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少。从那时候起就是以考名牌大学为目标了,其它事情都靠边,嗯,书呆子是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是时,是一九九九年,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买了第一台PC电脑,菜羊333,哦,是“赛扬”——自从我成为AMD的Fans后就一直这么称呼Intel这种阉割版的CPU了。初用PC,自然好多知识都不明白,幸好高中同学里面早有对PC了解甚多的人,于是那段时间与zz、wd等交往密切。回想起来,高中真是忽略了同学间的交往,直到快各奔东西了,才有点相惜。毕竟彼此都是相互认可的人才。因为大家玩星际,于是我也玩星际了。当时只是觉得,一是通过游戏这样的交际方式比较温,比较容易被我们这些不擅长交际的理科生接受。二是这个游戏也需要一点智慧一点操作,至少不是任何人都能玩得转的。游戏只是一种交际形式吧,最看重的还是人际关系。那时候对星际的了解属于初学阶段,基本上知道怎么打。最喜欢的是4v4,人多了真热闹。人不够的时候,除了zz、wd,还有yc和我,也经常一起2v2。那时候网吧也是新事物,说是网吧,根本上不了互联网,仅仅能用局域网而已。不过我们也够了,我们只需要的就是能几个人一起玩。那时候的乐趣,就是速出Zealot,狗什么的去Rush,然后有一两家抓紧发展,谁先把航母攒出来,就离胜利不远了。用现在的衡量标准,那时候就是不会玩,不过却一点不影响玩的兴趣。
开学的时候,大家就天南地北的走了。之前的一个通宵,我们还在星际。时称“告别打”,后来我们有段时间寒暑假回来就一起玩,时称“见面打”,哈哈。
进大学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军训。是的,来到大连更郁闷了,所以自然是要星际下去的。确切点说,大学才是了解游戏意义的的真正开始。
龙飞
200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