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职场所见的00后小故事(保真)

《friends》


01

今天面试某标着薪资8-1.2K的工作,去了才发现,底薪分五级,专科2850,本科3450,所谓的8k,是佣金的平均薪资。

平均薪资多少多少,这题我熟,就是你作为新人,大概率只能拿底薪。

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一起面的一个零零后,他上一份工作在知名银行,做了一个月。

Hr问他,你为什么离职?

他说,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喝酒,他不想喝,同事非让他喝,他感到很烦,就辞职了。


HR震惊了,我也震惊了。

Hr扯了一通中国的酒文化,然后概括道:也就是说,你是一个会被同事影响的人对吧?

零零后迟疑了一下,然后说,是。


那时Hr还没有说薪资,我满脑子就想:现在的零零后也太实诚了吧…

直到后面Hr问到我们住的房子是不是自己的。

我:租的。

零零后:是。


我悟了。

有房(本地人)是诚实人的底气,穷人还是在职场老练一点吧….


02

上一份工作离职前,校长找我谈话,用的是先共情表示理解我的心理、再陈述现在找工作不易的招数。

见我被劝说的服服帖帖,校长聊到一个刚来不久就提了离职的销售姐妹,比我小一岁。


“这个社会很现实,我们没有高学历,也不像xxx(销售姐妹)一样有钱。她是武汉本地人,家里有三套房,每天开着车来上班,你知道吗?所以她敢辞职。”

校长说。


开着车上班?三套房?

我突然想到之前这位姐妹跟我闲聊,问我,你真的不觉得这份工作太压榨人了吗?

“我都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她说。

然后她提了离职。


离职后的她每天朋友圈都是和朋友打扮的漂漂亮亮去蹦迪、网红店打卡的图片,校长一说我才悟出来,姐妹原来有三套房啊!

她的生活叫生活,我的,叫社畜找时间玩手机。


03

上一份工作在教育机构,主要做出国留学。

所以我们的学生,大多非富即贵。


有一个学生我带了很久,主管交给我的时候说,这个暑假很关键,他在我们这的学习目的就是通过某重点高中的入学考试。

通过了才有可能续报后面的课程。


我尽心尽力的带学生,生怕他进不了那个高中。

奈何一个暑假过去,学生的确为0的底子,突击一个月也没达到入学考试的标准。


但他最后顺利入学了,他告诉我,这很简单,钱砸得多就行。

他家人砸了十万,把他砸进了国际部。

当然,学费也是非国际部的几十倍。

不过,对于学生家底来说,算得了什么呢?


从前那些阶级故事、财富故事离我很远,当这个故事真实的发生在我身边时,我才不得不承认:有钱人是一种可以颠覆规则的存在。

普通人和有钱人的试错成本是不一样的,普通人真的就只能在一条独木桥上挤,努力的在50%的初中升普通高中里成为那上岸的50%。

有钱人可以用钱砸出学业,成绩差可以去国际高中、去普高的国际部、直接去国外读;出国雅思考不好,可以提前出国读个语言班。


有钱可以任性,普通人,每一步都得走的幸苦一些,我们没有钱来兜底。

普通人别瞎任性,老实生活、学习、工作。


04

上面三个故事都和钱有关,这个,和学历有关。


有一次去一个著名教育机构面试,群面,一个面完下一个接着,每个人都要直接面对所有背景各异的竞争者,极其考验人的心理素质。

那次五个人里,有三个211,其中一个还是有五年教育经历的211,我还没上场都有些怯场,另一个可能学历更弱一些的姐妹直接没有上场…


一个武汉理工大学的男生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因为…他说他上一份工作离职是因为接受不了加班。

孩子,这话是职场大忌啊!!

果不其然,Hr接着就问,我们这份工作也需要加班,那你怎么看待呢?

他说,不认可。


群面完后,Hr们去了另一个房间商讨结果。这时我善意的告诉他,你不能像刚才那么说,给Hr留下的印象会不好。

他说,无所谓,我只是都面一下,了解一下情况。


后来我俩一起被Hr当面通知了淘汰,没上场的姐妹自愿放弃,剩下那个教学经历丰富的211和另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姐妹被留下来进一步面试。

但很显然,尽管是淘汰,Hr对我和这个哥们的态度也不一样。

轻声细语的对他说,其实他能力也特别强,本身也是学物理的,他们也差物理老师,他们很中意他,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和他合作…

对我,直接说没看出有哪特别突出的,真的要当老师的话最起码先考个教师资格证再来…


走出那栋大楼,我有一种感觉,所谓的面试礼节、面试技巧,在硬实力(学历、经验)面前不值一提。

硬实力强的人,不用特别有技巧就能被看到;

硬实力不强的人,整再多也是虚的。


并不是肯定面试问答中“100%的真实回答”,只是当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是教育机构,稍微有名一点的,这位哥们凭自己的211➕理工背景,这家不行去另一家别人也会要;我就算去另一家,大概率也没有啥优势。


不要跟需要学历的岗位去和别人比拼学历。

以及和有钱任性一样的道理,有学历,才可以“诚实、有棱角”。

Hr不是不能包容真实,他们只是不包容平庸。


写到这里未免有一些沮丧,因为钱和学历我都没有,但当我遇到一些我认知范围外的事情时,发现这些东西都可以为当事人的行为做出注解。

Ta可以这么说、这么做,因为Ta拥有一些什么。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才发现我更要各方面处理的成熟一些、圆滑一些,因为我没有一些什么。


好像我总因为一些东西自卑着,毕业后第一年,是因为学历;毕业后一年半,是因为钱。

在拥有正好青年时期、奋斗热情的时候,把自己的短板和别人比,是很愚蠢的行为,因此我也会定期矫正自己的这种畸形心理。

everybody,记住,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去做比较,而是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打好自己现有的牌。


与其羡慕别人你没有的,不如利用好你有的。

职场是马拉松,你要有长跑者的自觉、和发掘自己这个潜力股的魄力与能力。


与君共勉。


图/《friends》

文/阿婉

———————— END————————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生活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目前失业在家,迷茫i ng.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