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清音袅袅,睡眼惺忪,朦朦胧胧,从梦中缓缓醒来;起了个大早,只为图个清静。在魔都,除了环卫工人和早点摊贩之外,起早床的人委实不多。
静静的马路上,清凉舒爽,晨风拂动着腮边的胡须,嘴巴瞬间灵动起来,味蕾滋生出对于美食的渴望。早晨吃一碗馄饨加一根油条,不意竟赶上了一场“千年约会”。
本来,小桃园里,清静怡人,只有我和太太。唇齿间,回味着馄饨的可口和油条的酥香,思绪却飘向江汉平原上那条古老的小街,想念起家乡那世世代代都赞不绝口的早点标配:馄饨+油条,那可是我几十年不变的故乡情结。正想着,喉头口水充溢,魔都小桃园的馄饨油条怎么会有些家乡的味道呢?它们难不会有着怎样的渊源?
偶一仰头,眼光去处,竟看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晏子还有陶渊明、曾国藩等“端坐”于豆浆豆花、小笼汤包和糍饭团之上,“千古聚会”,无声交流,似乎专注地看我品尝馄饨油条呢!猛然想起千年前的古人和我们喝着一样的酒,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吃过同样的馄饨油条吧!
关于馄饨的文字记载: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就提到了“饼谓之饨”,而馄饨为饼之一种,差别在于其中夹有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谓之“汤饼”。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故称其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是没有区别的。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水饺始终还是水饺。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特的风格。至唐朝起,馄饨与水饺区别了开来,它们有了各自的称呼。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了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江浙等地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叫包面,江西叫清汤,四川叫抄手,新疆叫曲曲,等等等等。
馄饨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耽于国事。这年冬至节,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夫差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膳房和面擀皮,做出了一种新式点心,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意。面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夫差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至于油条,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早点之一。《宋史》记载,宋朝时,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体时期已不得考证。
我讶然,我亦欣然……总之,馄饨油条,千古一味。源远流长,古今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