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基因分析


杂志:2025年3月《World Journal of Oncology》
题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基因 ZW10 在肝细胞癌中的综合研究
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背景知识:抗体疗法与 TKI 的作用机制差异

TKI(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通过与酪氨酸激酶的 ATP 结合位点结合,抑制其酶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

抗体:主要通过与特定的受体(如EGFR、HER2等)结合,阻断受体激活,或者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或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DC)或则直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化疗药等机制来消灭靶细胞

2 Summary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耐药性限制了其长期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 TKI 耐药基因ZW10(ZW10)在 HCC 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2、全基因组 CRISPR 敲除文库中 ZW10 基因对应的小向导 RNA(sgRNA)丰度降低(LogFC = -1.19),提示 ZW10 可能参与 TKI 耐药的发生发展

3、ZW10 在包括 HCC 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存在差异表达,且 HCC 与患者预后较差相关

4、ZW10 mRNA表达的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47(95%置信区间(CI):0.32~0.63),SROC下面积为0.76(95%CI:0.72~0.79),灵敏度为0.63(95%CI:0.53~0.72),特异度为0.77(95%CI:0.67~0.84)

5、ZW10 对 HCC 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其可能参与核质转运途径

6、高水平的 ZW10 与 TKI 疗效及免疫细胞浸润丰富度呈负相关

7、预测莫西替司他和卡培他滨是潜在的 ZW10 抑制剂,其最小结合能分别为 -8.2 和 -7.1 kcal/mol

8、ZW10 被认为是一种 TKI 耐药和肿瘤支持基因,也是 HCC 有希望的新型预后生物标志物或克服 TKI 耐药的治疗靶点

3 结果

3.1 CRISPR 阴性和阳性筛选

1、构建全基因组 CRISPR/Cas9 敲除文库,慢病毒感染的 HCC 细胞系 Huh7 ,用江苏正大天晴公司生产的 TKI 药物 安罗替尼 处理 21 天。MAGeCK 算法进行质量评估和基因表达谱分析,基于阴性筛选策略,将 sgRNA 丰度较低的基因视为 TKI 耐药基因

2、TKI 治疗组基因谱中 ZW10 对应的sgRNA丰度降低(LogFC = -1.19,P = 0.01),提示 ZW10 缺陷的 HCC 细胞对 TKI 更敏感,更容易死亡,如 Fig1

3.2 ZW10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1、Fig2a,ZW10 mRNA 水平在各类癌种的表达量(from TCGA)。LIHC - 肝细胞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Fig2b,ZW10 蛋白水平在各类癌种的表达量(from UALCAN , THPA)
3、Fig2b,ZW10 免疫组化水平,ZW10 蛋白位于细胞质中,与正常组织相比,HCC 组织中的细胞核增大,染色密度更高

4、Fig3a,根据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ZW10 在各类癌种的生存期

单因素 Cox 回归:Cox回归分析会评估单一变量(如年龄、性别、治疗方案等)对总生存期的影响。HR(风险比,Hazard Ratio)值越大,表示该因素越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HR > 1:表示该因素会增加患病或死亡的风险。HR < 1:表示该因素会降低患病或死亡的风险。例如,HR 为 1.5 表示该因素将使风险增加 50%

3.3 ZW10 表达及鉴别功效(这里是 meta 分析的内容)

1、meta 分析和森林图简介参考

2、Fig4a , 共纳入 38 个数据集,进行了森林图分析,HCC 组中 ZW10 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 (SMD = 0.47,95%CI:0.32 - 0.63)

3、Fig4b , ZW10 鉴别H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95% CI:0.53~0.72)和0.77(95% CI:0.67~0.84)

4、Fig4c , 纳入的数据无明显发表偏倚(P=0.115)。以上的结果均显示 HCC 组织中 ZW10 表达上调

3.4 预后价值

1、Table1 ,ZW10基因高表达者HCC死亡风险增高(HR=1.05,95%CI:1.02~1.07,P<0.01)

2、AJCC III~IV期患者 ZW10 表达水平较I~II期患者增高(P<0.01,Fig6e ),且死亡风险增高(HR=2.45,95%CI:1.67~3.58,P<0.01,Table1)。与确诊为pT1+pT2期的患者相比,确诊为pT3+pT4期的患者ZW10表达水平升高(P < 0.01,Fig6d ),且存在死亡风险(HR = 2.47,95% CI:1.68 - 3.61,P < 0.01,Table1)

3、ZW10高水平组与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相关(两阶段检验,P < 0.01, Fig6f)

3.5 生物学功能

1、DepMap团队利用全基因组RNAi或CRISPR敲除技术,分析不同基因敲除对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下载了“CRISPR (DepMap 22Q2 Public+Score Chronos)”数据,提取了ZW10基因缺陷对20个HCC细胞系的基因效应值,并通过散点图进行可视化。基因效应值小于0表示基因敲除的效果是抑制细胞活力

2、Fig7 , ZW10敲除对20株HCC细胞株(PLCPRF5、JHH7、SNU886、HLF、SNU449、SNU475、SKHEP1、JHH6、SNU398、JHH5、HEPG2、JHH1、SNU423、SNU182、HUH7、SNU387、JHH4、HUH1、SNU761、JHH2)的基因效应评分均小于0,表明 ZW10 缺陷可抑制 HCC 细胞的生长(这里应该是使用了所有细胞系的数据,只是把HCC的数据用红点进行了标注 )

3.6 不同 ZW10 表达下 TKI 的敏感性

1、为了全面了解 ZW10 对多种 TKI 药物耐药的潜在贡献,作者利用 “pRRophetic” 软件包探索了 ZW10 转录水平与各种TKI成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之间的关系。基于LIHC-TCGA数据集,采用每百万转录本数(TPM)方法对ZW10测序数据进行标准化。根据ZW10转录水平的平均值,将样本分为ZW10高水平组和ZW10低水平组,并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 Pearson 分析探讨 ZW10 与 TKI 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

2、研究预测了 371 例 HCC 样本(其中 ZW10 高表达组 157 例,ZW10 低表达组 214 例)对 10 种 TKI 药物的敏感性。与 ZW10 低表达组相比,ZW10 高表达组对阿昔替尼、博舒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舒尼替尼的IC50值较高(P < 0.05,Fig8a-e)

3、ZW10的转录表达与阿昔替尼 (r = 0.21, P < 0.01)、博舒替尼 (r = 0.21, P < 0.01)、拉帕替尼 (r = 0.20, P < 0.01) 和舒尼替尼 (r = 0.17, P < 0.01) 的 IC50 值呈正相关,表明ZW10表达的增加与 TKI 反应率的降低相关

3.7 通路富集分析

1、使用 limma 包计算371例 HCC 组织与50例非 HCC 组织相比的差异上调基因,以 logFC> 1 为参考标准。其次,计算 ZW10 基因表达与其他基因表达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将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 0.75 且P值小于 0.05 的基因认定为 ZW10 的强正相关基因。将差异上调基因与 ZW10 强正相关基因的交叉基因输入 DAVID 数据库进行生物学机制分析

2、Fig9 , 42个ZW10差异基因和强相关基因在生物过程的核质运输途径,细胞成分的核质、动粒、核膜和核孔途径,以及分子功能的蛋白质结合途径中均有显著富集。核质运输途径是KEGG分析中唯一富集的机制

3.8 肝细胞癌微环境特征(其实用单细胞数据更直接)

1、xCell 是一个基于基因表达队列,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预测单个样本中免疫细胞丰度的工具,可以预测 64 种细胞类型,包括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细胞、造血祖细胞、上皮细胞和分泌各种因子来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基质细胞。本研究利用 xCell 包对 371 例肝细胞癌样本的肿瘤微环境特征进行了估算,并用 Wilcoxon 检验比较了不同 ZW10 表达水平下肿瘤微环境特征的差异,并用 Spearman 方法探讨了 ZW10 表达水平与肿瘤微环境细胞之间的相关性

3.9 筛选对抗 ZW10 蛋白的化合物(涉及小分子药计算筛选,药物分子与蛋白的 dock)

4 参考文献

[1] Huang QL, Zhang GL, Su QY, Chi BT, Lin Q, Li S, He H, Tang YL, Dang YW, Chen G, He RQ.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Resistant Gene Zeste White 10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orld J Oncol. 2025 Apr;16(2):210-226. doi: 10.14740/wjon2514. Epub 2025 Mar 9. PMID: 40162104; PMCID: PMC1195460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