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小吃里面,我最喜欢的是馄饨。
馄饨的做法很简单,一勺盐,一勺味精,一勺汤,一小撮馄饨,一小撮紫菜就大功告成了。汤很清淡,用力地喝上一口,顿觉世界晴朗。
每当回到家乡,我都要去熟悉的店里吃上几回馄饨,好像只有这样,回家乡才算是功德圆满,否则总觉有些遗憾。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去县城。别的小孩想去县城是因为县城热闹,可以买好吃的好玩的。而对于我来说,仅仅是因为县城有一家特别好吃的砂锅馄饨。
那里的馄饨刚端上来时,里面的汤水往往还在沸腾着,这对于少不更事的我来说,是一个奇妙的现象。我多次兴奋地问爸妈,这是怎么回事儿。至于他们做了什么回答,现在是记不真切了。只记得每次他们都会把自己的拨一点到我的碗里。当时的馄饨上面还会盖上两片火腿肠用于点缀,当然也全被我吃了。
现在,那家店的老板已经轮换了很多次,但馄饨似乎还是当年的味道。与家人有事去县城时,必然时常光顾。我们常常坐在相同的座位上吃着熟悉的馄饨,却很少会想起,距离第一次来这里,已经过去20多年了。
小时候和一个女孩的关系很好,在学校的午餐时间,我们常偷偷溜出来买馄饨吃。
她吃馄饨总是喜欢先把汤喝完再开始吃,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迷。一起吃馄饨的时候我们会一边数一边吃,比比谁亏了,谁赚到了。奇怪的是,数量不是她多了,就是我多了,很少有相等的时候。我们曾问老板为什么会这样,老板不好意思地笑笑也没做回答。
这个女孩是我邻居,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在生命的前15年里,我们一起上学,一起吃饭,一起玩耍。
我们曾同班8年。因为高中升学的关系,我们渐渐远离了彼此。每次回家,我都会特地去她家找她,不过大多数时候,她家的红铁门都紧紧地关着。大学放寒假的某一天,我听到了关于她的消息:她订婚了。
戏场子附近的馄饨是最难忘的。在家乡,每逢2月来临的时候,附近的各个村庄都要进行一场社戏。爷爷奶奶是喜剧迷,附近有戏一定要赶着去看,我是个小喜剧迷,自然也跟着去。推开戏本身不谈,戏场附近的露天馄饨摊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戏演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一般会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时候,爷爷一定会从厚重的大衣里摸出三块钱,对我说:拿去买馄饨吃。
每次,我都会小心接过爷爷手中的硬币,滑下椅子,奔跑出去。
戏场外露天的草地上摆满了各色的小摊,中间人声嘈杂,人来人往。可是,这些都与我无关。
我坐在桌子前,看着卖馄饨的老婆婆弓着身子,加水,舀汤,准备碗筷。就在老婆婆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一团白雾升上天空,灰暗的灯光在白雾中闪烁不停。此时,我闻到了那令人幸福的味道,看样子,馄饨煮好了。
吃过馄饨之后,我会马上跑回戏场,因为爷爷帮我占着位置。有时,回去之后,爷爷会塞给我一个茶叶蛋,奶奶会塞给我一个热油饼。爷爷奶奶熟人很多,熟人看他们来看戏,都会买些东西给他们。只是他们一般不吃,都留给我。小时候我只吃蛋白,吃完蛋白之后就把蛋黄还给爷爷。等爷爷吃过蛋黄之后,锣鼓声重新响起,下一段好戏又开场了。
上大学之后,错过了好几场开春戏,往往开场的时候,我就要回学校报到了。今年年初,我终于赶上了日子,可已没有机会与爷爷奶奶同行了。
我仍然像以前一样吃过馄饨之后回到戏场,只是再没有人递茶叶蛋和油饼给我吃了。
锣鼓声起,大幕拉开,我当时想,如果爷爷在此,他的手一定在跟着锣鼓有节奏地,在我的腿上轻轻拍打着。
近年来,我在大学城里吃过很多种馄饨,有虾馅,有蘑菇馅的,还有长得根本不像馄饨的。这些我都吃不太习惯。
只记得有那么一次,我与朋友在深夜走了许久,当时我们都饥饿难耐,就随便找了一家简陋的餐馆坐下来。当时,我看到菜单上有馄饨,就点了尝尝。那个味道,倒是与家乡的馄钝有几分相似。
夜色珊阑,吃完之后,与朋友走在灰黄的路灯下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突然间,我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事情。
总有一种食物,我们对它有特殊的感情。总有一种食物,有关于我们对生命的记忆。它就像一根线,牵扯出无尽的思绪,它们往往关于过去、关于亲情、关于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