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五还没过,返乡的人都在老家猫冬。东头的冯家出了一桩大事儿,搅乱了平静的小镇子。
一圈子人劝着、围着、扯着,没用,冯晓晓扫帚一划,看着小沈蓉的眼睛。“让我妈死了就安静安静,这里没你的地儿,晚点再理论。”沈蓉姨妈拉着女儿后退着,直到退出院子。院门“嘭”的一声响,把小沈蓉一家子关在了外面。
大沈嵘前夜里没的,昨天停了一天,沈家五个女儿,院里三个齐了。沈家最有出息的姑娘小沈蓉姨妈,从县里赶回来出殡,却被冯晓晓一把竹扫帚拦在了院门外。镇里的人冬闲无事,嗑着瓜子儿围观,一半幸灾乐祸看笑话,一半好奇疑问探究竟。
传闻中最漂亮能干最出息,过继到堂哥家的小沈蓉,被拦在院子外面,天寒地冻。可奇怪的是,后面的出殡,一直到火葬场,长辈小沈蓉也只是一直远远坠着。
大沈嵘是冯晓晓的亲娘,沈家老四,出生后的两年,有了老五,又是闺女,本来名字都没有,要溺死的。后来沈家堂哥要了最小的闺女,也叫了沈蓉,黄蓉的蓉。镇里人习惯了,都叫了小沈蓉。
隔壁的议论,冯晓晓人混出去了,怎么兔子成精变老虎。哪有不叫亲妹参加亲姐出殡的。
长辈的摇头,是个小辈,这么作精作怪。冤有头债有主。冯晓晓也算是被小姨妈在城里养了六年的。怎这般无情无义?
2,
的确,冯晓晓的初中、高中都是在县里姨妈小沈蓉家住的。而妈妈,每周日都得低声下气的往县里小姨家跑,送口粮,送蔬菜,送自己。冯晓晓那时黑,胖,不舍得妈妈使力,自己练出来一把子壮年男人的力气。大沈嵘身体不好,丈夫去俄罗斯的农场养猪,三年回来两回就不错了。大沈嵘自己种不了地,租出去不几个钱,一年四季给裁缝李家干点活儿。赚了钱,一年3000元也要给小沈蓉的,她管冯晓晓的吃住。大沈嵘送钱晚一周,冯晓晓就得一周自己外面吃饭。
冯晓晓和表姐徐琳同岁,徐琳大冯晓晓3个月。徐琳有自己的公主房,冯晓晓睡客厅的阳台上,进去了,就不能频繁出来,打扰了徐琳睡眠,她要发脾气。冯晓晓一直养成晚饭后不喝水的习惯。
吃饭都要等全家吃的差不多,才能上桌动筷子。徐家姨夫在县教育局上班,小沈蓉是县中学最漂亮的语文老师,一家子都有稳定收入,可于吃食上却比镇里的人还要节俭,徐家老太太那时还在,她心善,看菜剩的少了,经常给冯晓晓从腌菜罐子里掏一点咸菜头。
可偏偏,对比徐琳瘦条苍白的徐琳,冯晓晓发育的更好,就是黑,一到端午,去河边打芦苇给小姨家包粽子,又能晒黑一层皮。
冯晓晓和徐琳站在一起,都是夸徐琳的。穿的整洁时髦,洋气,会说话。冯晓晓的胸脯发育的好,小沈蓉说是鸡胸,冯晓晓后来才意识到,高中那三年驼背成习惯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命为知识分子,小姨书多。世俗的称赞之门关闭了,书本为她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本来学业普通的冯晓晓,在高中的三年,成绩突飞猛进,她心底里发誓,要离开这个叫她低眉顺眼做小丫鬟的小县城。
她考上了省里的师范本科,徐琳差一点,家里关系融通一下,上了师范专科。大学的最初几年,是冯晓晓最快乐的岁月了。虽然还是很穷,但是有希望,有梦想,妈妈的病慢慢好起来,爸爸合同快到期,等到她上完大学,家里没负担,爸爸就计划回老家了,把姥姥姥爷接过来住,一家人能守在一起。
3,
大学时期的冯晓晓一路向前,还记不下善因恶缘。世界那么大,她要去看的风景太多。
大四快毕业,爸爸难得从俄罗斯回来,妈妈的暗黄的脸上多出来了一点儿喜气。初六,男友唐锋和父母,也过来给父母拜年。唐峰和冯晓晓是高中同学,大学一起读,水到渠成成为情侣。唐峰家在县城,人却没有一点儿傲慢。唐峰的父母却是第一次来镇里,以前见过冯晓晓,对这姑娘有好感,但家庭还需要考察一下的。
那一年的初六,凌晨的鞭炮早就放完很久,天还是阴沉沉的。中午,妈妈整了一桌子的酒菜,就怕怠慢了未来的亲家母。爸爸说去买烟,买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见人回来。
冯晓晓按照约定时间去镇口接唐峰一家。回家的时候,却看到家里一片狼藉。妈妈坐跪在水泥地面上,捂着脸在哭。出门前,放在桌上的凉菜,翻到了水泥地面上,褐色的酱油,白色的粉丝,配上红绿的辣椒丝。爸爸当天就离开了镇上。
就是那一天,爸爸被小姨夫告知,冯晓晓的名字,出现在了申诉老师猥亵大学女生的名单里。十里八乡的人传的,却是,考上大学的那个冯家闺女,早就被老师骗走了清白。
顾不上唐峰一家人,冯晓晓陪着妈妈去车站找爸爸,爸爸人早就找不到,再回来又是两年后。也许是那一路的凄风苦雨。妈妈回来就又病了。后来陆续住院好几个月。
那个申诉名单,是徐琳拿过来叫她签的,徐琳的名字在她的名字前面。那个猥亵学生的老师,也根本没有教过她,老师是徐琳大一年级的辅导员。
初六当天就和妈妈解释了,还想去找姥姥说。妈妈却按住了她,只叫她写信给爸爸。可是爸爸后来也并没有回信。
她又在初六晚上,求过还在姥姥家过年的小沈蓉,想和徐琳一样,留在县里当老师写,如此还能照顾妈妈。
她还在初七,找了唐峰的母亲,解释了,申诉大学老师的事情,无关于她。而那一双双眼睛,都是俯视她的。
……
经年以后,从高中同学那里,冯晓晓才知道这些事儿居然是徐琳传出去的。因为她学习好,找的男友也优秀,她比徐琳更好,这在他们沈家是一大耻辱。
她终于理解她去求小姨时,小姨的半推半就。那当然是没有结果的。把自己女儿的敌手放在一个地儿,不是给自己的女儿添堵吗?
她回到学校,曾找了系主任翻出来那个申诉书的复印件,的确有她的名字,却没有徐琳的。但是徐琳的笔印还在上面。
后来,背水一战的她,一咬牙,各种资格考试、会计考试、都去考。最后,靠着双学位,会计证,英语八级这些过硬的证书,公务员面试第三。
4、
三年后,她刚刚通过竞岗,荣升市教育局督导管理中心的大秘。那一天,徐琳的转正编制报告,正好在她手上。小姨早就来了电话,叫她留心,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她托词忙别的事儿,一直压着。她越来越不喜欢小姨趾高气扬的口气,以前是没力气反抗而已。现在,哪怕能平起平坐?
妈妈的噩耗传来,刚刚是她升职大秘,可以掌管人事评分的第一个春节。她还来不及和妈妈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医院里,妈妈的手已经很凉了,发现胃癌到晚期,到临终,不过两年,妈妈瘦的脱型。
送她走时只有冯晓晓,姥姥和其他两个姨。妈妈很平静,姥姥拉着她的手,“我不想叫沈嵘,我不好,比不得她。”“沈蓉不来。老冯也不会来。。。”
姥姥抹眼泪,“ 你也知道,老冯一直喜欢小沈蓉,后来娶了你。那和你也没关系。你有啥错? 你学不来五闺女。你对谁都好,五闺女怎么欺负你也不说话。那么好的性子,就好折磨自己,先把自己折磨没了。怪我,老叫你让着五闺女… ”
冯晓晓泪水潸潸,却一句临别的话也说不出。爸爸经年不在家,姥姥家、奶奶家,礼节上妈妈从不怠慢。妈妈甚至没有说过小姨的一句不好,只说小姨小时养在别家,可怜。妈妈处处周到,对她自己却十足苛待。从没买过新衣,见人见客都穿着小姨的旧衣裳。爸爸因嫌弃晓晓大学的申诉事件丢脸,几年都没有正眼看过她们娘两。凭什么? 她们凭什么如此高傲,一直俯视她和妈妈。妈妈被人如此看低,却从不曾心怀怨尤。
最后,冯晓晓终于憋出来一句话,“妈,您放心走吧,老冯,小沈蓉,都不会来烦您了,您安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她怪不了妈妈,老冯,小沈蓉,她怪自己,强大的太晚,提升的太少,不能早一点保护妈妈和自己。让妈妈这样早离开人世。
冯晓晓为妈妈合上眼睛,她成了没妈的孩子。她要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俯视曾经看低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