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开玩笑的称自己高三那年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人生中知识的最顶峰。
这话一经说出,帖子下面通常都清一色的“深有同感”,很多人都深有感触,自觉高三就是自己知识的巅峰了。
我虽然不清楚说这句话的人真正想表达的什么含义,但我从中却看出了教育的悲哀。
据我所知,很多家长包括某些老师为了督促孩子当下的努力学习,或者是让孩子有一个苦尽甘来的念想,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就是:
“现在你再努力两年,等到大学以后,你想怎样就怎样,我再也不会说你!”
“等你到大学以后,想怎么谈恋爱怎么谈恋爱!”
……
当你和正在上大学的邻居哥哥聊天时,他也会偷偷的告诉你:
“大学啊,就两字:爽!我们经常在宿舍打一整天的游戏!”
“啊……你说上课啊,不想去就不去呗,让别人给你签个到就行了,简单!美滋滋!”
“成绩嘛,及格就行了,很多科目都是开卷考试,大不了重修一下呗。”
……
你看看,他们非常默契的共同勾画出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大学生活:没有作业、没有练习、没有压力、甚至还可以逃课玩游戏,嗯,说不得还能谈个小女朋友……。而往往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对“大学”充满了神圣的向往,仿佛那里就是一个真正“自由社会”了,仿佛他们的人生,只要是能进入了大学,就已经是修得善果,尽善尽美了。
这些话,听听就好,如果你还在上学,如果你大学还没毕业,如果你把这些玩笑话当了真,那很可惜,大学终将会成为你人生的坟墓。
我很疑惑:孩子们可以不懂这些道理,但为人父母,甚至为人师者,怎么可以向孩子灌输这种理念?!
我想,我们都混淆了一个概念:真正的战场,其实并只是高三,还有大学!
我们见过太多高中时期的牛人,高中时期成绩出类拔萃,但大学毕业至今依然碌碌无为,甚至远不如以前学习中等的同班同学。
如果时间倒流,我们以上帝视角看一看他们大学生活,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眼光是空洞的,身体的懒散的,他们也已经把大学生活完美的活成了你描绘给他们的画面。
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说小初高时期是在炼铁,那大学就是在铸剑。炼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千锤百炼的铸剑过程,否则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块废铁。
但很可惜的是,往往我们成年人描绘出的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是懒散的、是无需努力的——很多孩子都信以为真。
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是本专业,你会看到许多名校毕业的学生去做销售、去送外卖、去卖保险……实际上有时,并不是他们的专业不好,也不是他们喜欢挑战,而是他们的学业不精。
不要为了孩子的一时,毁掉他的一生!
如果高中毕业就不再学习了,那高中就是你人生知识的巅峰了;
如果大学毕业就不再学习了,那毕业设计恐怕就是你专业知识的集大成了;
……
而那些始终在学习和思考的人,从来不会觉得已经到达自己的巅峰了。
其实学者啊,就是不断学习的普通人。
大学其实能做很多事:看书、学习、考证、旅行、结交新朋友等等……
趁青春,为了梦想,努力吧少年!不要等到大学毕业以后,才发现自己四级没考、二级没过,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专业知识一窍不通,连面试都不敢去。
那时你就会明白:不是你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你。
希望你经过大学的学习以后,回头再看高中内容,能由衷的骂一句:“**,老子高中三年才学了这么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