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我依照单元目标,主要设计了精读和略读两个二环节。精读是承接上个单元的学习,略读是这个单元主要的训练目标。通过环节的学习,目的在于感悟先生的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一节课下来基本上能够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课堂预设合理,生成也不错,我觉得有以下几点自己做的比较好:
一、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养成从题目中提取信息的习惯;略读环节,带领学生跳读课文,梳理文章所选事件,划分文章层次,学会总结概括。切实落实从教读到自读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涵。张中行先生的文章,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观,平易、简洁。但是,细细读来,文章不写情感,却处处流露真情。如开头段的“双层的悲哀”,怎能不让人伤感.最后一节,“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单字停顿,又蕴含了无尽的缅怀之情。中间所选的事件虽小,但却镇上的在线了先生的为人,每一件事儿都值得我们用心感悟。所以这节课,在精读环节,我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引领学生自己去感受叶老的高尚品德,体会张中行先生在平易的文字内蕴含的深沉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在书声琅琅中架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桥梁,让他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由课内走向课外,建立统一的阅读体系。正本书阅读的理念告诉我们,必须重视阅读,重视阅读的完整性。为了让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刻的感悟,我给他们课外推荐了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以期他们通过读这篇作品,从而多角度认识叶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不足: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精准,没有进行有效评价。如,朗读环节,有些学生已经读出了情感,读到了人物的精神,我却没有及时追问,明确。
其次,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不够。三班学生上课气氛相对于六班来说比较沉闷,当学生思维不活跃的时候,应该学会换种方式来设问,给学生更好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