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每周一次,又见面了。上个星期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扎了我的眼。“车联网,广播的必争之地。”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一个新媒体创业者说的一句话,传统媒体,别想着新媒体的事,你永远成不了新媒体,这就好比,传统媒体坐的是马车,新媒体开的是飞机。马车最多变汽车变高铁,但是你想飞,可能吗?其实我觉得这段话说的挺刺耳,而且很有一种歧视传统媒体的感觉。但是我觉得他的话倒是可以这样理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的是不同的路,各有各的活法。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传统媒体未来应该真正做的事,就是培养一批能做出好内容的人。然后拿着这些好内容去跟互联网合作,开辟新市场。
上一期的内容我们说过,未来两种媒体人很有前途,一个是有手艺的媒体人,一个是能做好内容的媒体人。靠手艺吃饭的媒体人传统媒体一般都留不住。所以传统媒体最应该抓住的是能做好内容的人。
咱们先说为什么,因为懂得媒体手艺的人,是最容易自己创业的人,他们比单纯的内容创作者,有更强的沟通能力,有资源调动能力,传统媒体很难留住。新媒体能给的刺激感,控制感,烧钱的感觉是传统媒体给不了的。但是传统媒体所拥有的“时间”,却是新媒体也承担不起的。传统媒体拥有的就是时间优势,稳定,底盘大,渠道广,可以让人才慢慢学,慢慢成长。而这些恰恰就是培养内容创作者最好的土壤,新媒体是手艺人的练兵场,而传统媒体是内容创作者的风水宝地。
创业的人都知道,一家企业,什么都要钱,所以一个企业都得争分夺秒的快速成长,不然就会被人自己耗死。所以做飞机的新媒体,要的是速度。我去“该亚中国”做访问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办公室里就写着:速度第一,质量第二。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做出来的,就能赢,质量也重要,单速度最重要。这就是飞机的玩法。但是传统媒体,千万别这么干。你这么干就把自己毁了。传统媒体,要质量第一,速度第二。未来不管是车辆网,互联网,物联网,你只要抓住了内容创作者,你就拥有了王牌。因为不管是什么渠道,内容只会越来越值钱。传统媒体可以拿着这些内容卖给新媒体,甚至可以打造一个专门给新媒体做内容的部门。让内容创作者体制内创业,分给员工股份。
接下来,咱们说说传统媒体怎么培养内容创作者,第一,引进艺人培养和管理机制,第二,给内容创作者控制感。留住人才。
传统媒体应该像培养明星一样,去培养主持人。而主持人价值的体现,也就是他的内容可以影响多少人,有多少人追随。我们现在看,强势的媒体都是在用名牌主持带动名牌栏目,名牌栏目打造名牌主持的路线。我们都知道频道改版的“321黄金法则”,三个王牌节目,两个特色主持,是优质媒体的标配。一个媒体没有王牌的内容创作者,别说赢得未来,就是抓住当下,都很难。所以媒体领导者除了要去其它媒体交流学习之外,不如去看看一家经纪公司,是如何培养,如何管理艺人的。
所谓“培养”你就得花时间花精力去投入在人的身上。不能嘴上说说,“你要去多学习,快成长”。要在制度上完善,资金上投入。要想办法给爱学习,能成长的媒体人开绿灯。有的频率现在录音都要总监签字,还要录音师有时间才能进棚录音。这样的媒体能培养出什么名主持呢?我们声音控,建设了“24小时媒体岛”。大家可以随时录音,来把想法变成现实。每月我们还会有精品内容测评,把你做的“试验品”,最有创意的想法拿来评奖。而我们也会从内容创作者里找出可造之材,倾注公司的力量,去包装,去营销。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个性,然后给他们提供舞台去展示自己。我们的音频制作,会做视频,我们主持人甚至会手工泥塑,而他们更开心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些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我们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每个人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效率提高了,问题得到了快速的解决。做媒体的人除了想要赚的一份薪水,更看重的不就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吗。而地方媒体也只有朝着这个方向,才能打破制度边界,超越省台的先天优势。很多小企业完胜大企业,也是靠的灵活机动,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
明星的打造很难,而打造明星般的内容创作者,才仅仅是完成了一半,如何留住他们,是制胜的另一半。给他们一点控制感吧。一个主持人对自己创作的内容最了解,判断一档节目是进入到了快速增长期还是进入了衰退期,他们的意见是最可靠的。作为管理者,我们要相信他们的判断。听到他们的声音,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机构是留不住人才的。如果你的身边只有几个人在说话,那么你要警惕,这很有可能是人才流失的前兆。
总结一下,传统媒体的未来,不应该是跟新媒体较劲,而是要有自己的明星产品。把内容创作者打造成明星,然后给他们控制感。让他们一直留在你的媒体里。如果你的领导和你所在的媒体没有这样做,那么未来市场会逼着他们这样做,当然如果你等不了,那么你就自己把自己当明星一样去培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