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己亥猪年,十月,刘邦背约,跨过鸿沟,追击楚霸王项羽,十二月项羽被围垓下,突围走乌江,自刎死。
同一年,罗马将军大西庇阿与汉尼拔战于迦太基以南的扎马,迦太基军败,汉尼拔仅以身免。
东西方在同一年里覆灭了两支大军。时也,运也!
项羽曾经有破釜沉舟、攻陷咸阳的高光;
汉尼拔也有翻越阿尔卑斯山、以孤军纵横亚平宁十数年,直杀得罗马血流漂橹、国崩邦散。
却怎奈纵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
项羽和汉尼拔都是将二代,项羽祖上一直是楚国的将门,叔父项梁更是秦末起义的楚怀王帐下的上柱国(大将军)。
同样,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和姐夫哈斯德鲁巴耳都是统治伊比利亚半岛迦太基殖民地的统帅。
年轻的项羽曾经在巡游的车队旁看到了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的秦始皇后,悻悻地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23岁时(公元前209年)随叔父起兵反秦。
公元前207年,项羽杀畏敌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大破秦军,迫降章邯,后一年攻入咸阳,杀秦三世子婴,自立霸王,分封天下诸侯。
再后一年(公元前205年),项羽杀义帝楚怀王,刘邦乘机暗度陈仓,两人战于荥阳。
公元前204年,韩信破赵,项羽占荥阳,拔成皋。
公元203年,韩信破齐,项羽盟友尽失,刘邦击败项羽,复夺成皋,项羽面临北有韩信、南有英布与彭越、西有刘邦的层层围攻,不得不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
同一年,罗马的大西庇阿率三万精兵,兵临迦太基城下,迦太基政府不得不诏回在意大利苦战的汉尼拔回师勤王,汉尼拔为了不让罗马人得到他的战马,忍痛杀掉了自己的4000匹战马,率领2万名老兵渡海回到了迦太基。
那一刻,这位被后世与亚历山大、恺撒并誉为“三大战略之父”的统帅,一定会想起他9岁那年父亲拉着他的手,让他发出的誓言:“我将与罗马人作战到底!”
那一年是公元前264年,小汉尼拔随父亲远征伊比利亚半岛,在那里开疆拓土,在地中海边上建立了大片的殖民地。
迦太基人相传出自迦南,善于经商,以海权称霸地中海。但是迦太基在与罗马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却输在了海战中,被迫放弃了西西里和东方等地的主权,转而开拓现在西班牙的伊比利亚。
小汉尼拔在跟随父亲和姐夫在新迦太基的征战中度过了青葱岁月,随着长辈的去世,汉尼拔成为了这支混杂了迦太基人、非洲的利比亚人、高卢人、哥特人、南欧人、努米底亚等人的雇佣兵统帅。为了彻底击败罗马人恢复迦太基的荣耀,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率军6万精兵和37头大象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腹地,首战一鼓作气夺下都灵。
随后汉尼拔避实击虚、转战意大利各地,他更多地采取平原作战,以他独创的骑兵突击的战法横扫亚平宁。凭借他出色的战略战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罗马的敌人(诸如高卢各部族、马其顿等)结盟,粉碎了罗马一次次的围剿,几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反而对敌人施以沉重的打击,一度动摇了罗马的统治。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坎尼会战爆发。罗马出动了8万步兵,6千骑兵,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然而可惜的是迦太基的海军被罗马彻底压制,汉尼拔无法得到来自本土的物资、人员的补充。
虽然最后时刻,迦太基决定通过伊比利亚的新迦太基陆路向远在意大利的汉尼拔增派支援,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更何况汉尼拔遇到了他的克星大西庇阿。
大西庇阿的父亲老西庇阿是汉尼拔的老对手,汉尼拔正是在阿尔卑斯山下多次戏耍了这位老将军才得以纵横亚平宁半岛的,当年提西努斯河一战,如果不是年轻的大西庇阿拼了小命把老爸从死人堆里救出来,老西庇阿早就“光荣”了。
而现在,大西庇阿羽翼已丰,不但在伊比利亚蚕食新迦太基,而且击败并杀死了汉尼拔的亲兄弟。
至此,汉尼拔苦等的援军永远不会到来了,汉尼拔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写就,只是尚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而大西庇阿更像是催命的使者,带兵杀过海峡进入迦太基本土。
汉尼拔接到来自迦太基的勤王命令,回到本土抵御大西庇阿。
虽然迦太基在步兵数量上占了优势,但迦太基的盟友努米底亚人倒戈加入罗马阵营,使罗马军首次拥有了骑兵优势(汉尼拔回迦太基时为了不资敌,忍痛杀了4000匹战马啊!)。
而罗马的这一骑兵优势在战斗开始不久便击溃了迦太基骑兵,并一路追出战场。
但是汉尼拔沉着指挥作战,有效地打击对方,就在双方势均力敌之际,大西庇阿的骑兵调头归来,冲垮了迦太基临时抽调的阵线。此役迦太基损失惨重,而罗马军总共只损失了 1500人。
大西庇阿毕其功于一役,取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
战后,罗马向迦太基定下了极为苛刻的条款,除了巨额战争赔款之外,迦太基失去了所有海外领土,海军解散至只剩下十艘防海盗的军船,并从此不得在未经罗马许可下建立军队。甚至还要向罗马派遣人质(俘虏),人质(俘虏)的人选由罗马拟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人质(俘虏)名单中并没有“汉尼拔”的名字,正直的大西庇阿是用这种行为来表达他对对手的敬意。
战后,汉尼拔当选迦太基的执政官,出于他与罗马人血战到底的誓言,他秘密联络叙利亚的国王准备再次反攻罗马,但是事机不密,被罗马知晓了,罗马要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无奈只得选择逃亡。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哀叹项羽之没有过江东,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但是汉尼拔选择了逃亡后,辗转在仇视罗马的国家中积蓄力量并多次起兵,始终未能卷土重来。
公元前183年,罗马人再次发现了汉尼拔的踪迹,汉尼拔在敌人赶到前服下了毒药,这位流亡多年的将军在弥留之际说到:“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人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那就让我来帮他们驱除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在许多年前,乌江畔,另一位曾经所向披靡军队的统帅——楚霸王项羽仰天长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自刎而亡。
公元前193年,大西庇阿在塞琉古王国见到逃亡的汉尼拔,大西庇阿并没有将这个阴谋颠覆罗马的流亡将军逮捕,而是和他平静地聊天。
“谁是古今最伟大的名将呢?”大西庇阿问。
“毫无疑问是亚历山大。他多次以少胜多,征服了广阔的土地,游历了海角天涯。”汉尼拔回答道。
“谁居第二呢?”
“皮鲁士(注: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皮鲁士,曾入侵罗马),他最先建立安营扎寨的定制,他在选择战场、排兵布阵方面无人能及,他还善于争取人心,他让意大利愿意接受一个外国人的霸权,而不愿意接受罗马人的统治。”
“第三是谁?”大西庇阿继续追问。
“我。”
“如果你在扎马战役中取得胜利的话呢?”
“那我会排在亚历山大和皮鲁士之前,成为古今第一名将。”汉尼拔幽幽地说道。
公元前146年,罗马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攻破迦太基城,罗马人火烧了这座城市,派军队在城市四周的土地上撒盐,以示让这片土地寸草不生。
此乃天亡这两位英雄,非战之罪也!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