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知道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可是你会陪伴吗?你是怎么陪伴的呢?
你可能觉得陪伴孩子就是只要自己人出现在那里就可以了,不去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想和你分享他的快乐和悲伤时,你有没有停下来专注孩子的分享?感受孩子的感受?真正在乎孩子内心的诉求?我们总觉得陪在孩子身边就足够了。
那么什么是陪伴?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呢?
陪伴就是支持、信任和理解!
1、倾听孩子的想法,允许他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时,他们就会感到被别人尊重的感受,长期以来就会对孩子自尊心的建立产生很大的作用。
2、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跟孩子们经常在一起,因为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束缚感。我们要在孩子需要自我空间的时候适当的退出,给孩子一点自我探索的空间。然后在他需要我们做出回应的时候,及时的回应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陪伴。这样孩子们就会从我们的反馈中知道自己是重要的。
3、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参与其中有互动,比如一起做饭,看电影,郊游等等,完了,一家人各自谈谈自己的感受,分享参与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把生活当成一个滋养孩子的环境。
4、建设性的干预,陪伴的平等和自由并不是说不对他进行干预,而是进行积极的的干预、建设性的干预,我们对孩子怀有合理的期待,孩子是知道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期待的,他就有可能会把他自己的追求和父母的期待融为一体。在陪伴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我们的焦虑和压力,而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控制性干预。
5、适应大环境。我们外部的大环境是应试教育的环境,是人人争上游的环境,是焦虑的环境,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跟上大环境的步调。孩子在与大环境同行的过程中,如果有压力,有焦虑和痛苦,我们要能感知到孩子的压力、焦虑和痛苦,并且愿意跟他的压力、焦虑和痛苦同行。当我们愿意采取支持的态度和方式,与孩子一起同行时,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幸福的。
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优秀,能够快乐成长,所以我们要用合理的期待去引导和陪伴他。陪伴中有引导,陪伴中有关怀,陪伴中有期待。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亲子教育的基础,因为有了陪伴,有了理解和支持,就建立了心理联盟,接下来遇到什么问题就都不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