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点 #信息观 #概念
我们在讨论信息超载问题时,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事实上,信息超载有两种类型,我将其称为情形超载和环境超载,这两者需要区别对待。
情形超载就像是大海捞针:通常你需要在漫无边际的信息海洋中寻找某一条具体的信息、回答某个具体的问题。这时候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快速定位需求的信息,如何以最短的时间从大海中将这根“针”找到。过滤技术在解决情形超载问题方面效率非常高:按字母排序的索引解决了书籍在这方面的问题;卡片目录和杜威十进分类法解决了图书馆在这方面的问题;火车和渡轮时刻表解决了交通在这方面的问题;读者文献期刊指南解决了杂志在这方面的问题;搜索引擎和其他计算机化的导航工具解决了在线数据库在这方面的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出现一种新的信息媒介,我们都会快速找到一种有效的过滤方式来帮助我们对媒介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查找。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总的来说,虽然近些年来我们经历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情形超载问题却得到了有效解决。当然,有时候也确实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过滤器给我提供的信息不是大海中的“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对大多数问题,搜索引擎和其他数字化筛选工具或者其他软件驱动或人力操作的过滤器都会在眨眼之间将我们想要的答案呈现在我们眼前,比如电子邮件和 Twitter就是典型。
所以情形超载并不是问题的源头,当我们嘴上抱怨信息超载时,其实我们真正想抱怨的是环境超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环境超载不是在大海里捞一根针,而是在像海水一样多的针中寻找一根针。当我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围绕时,我们就在经历环境过载问题,这些信息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并促使我们不断追寻和探索它们,所以我们会不断点击各种超链接,关注各种关键词,寻找各种网络标签,检查电子邮箱和社交账号,不断浏览亚马逊和奈飞公司推送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总是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
情形过载的问题是太吵,而环境过载的问题在于信息太吸引人的眼球。
现代过滤技术的巨大威力主要在于它们拥有强大的计算和搜寻能力,能将那些我们真心感兴趣的内容快速地反馈给我们。这些内容可能是个人信息或朋友、同事的状态更新,也可能是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名人或权威专家的广播信息,或者是我们喜欢的作家和出版机构的新闻标题与报道,或者是其他我们感兴趣的话题的相关内容的推送,但不论具体内容如何,这些东西都是按照我们的某一个兴趣点推送的,它们都是我们想要寻找的“针”。而且现代的过滤技术不仅仅是将这些信息呈现在我们眼前,还通过通知、推送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我们,垃圾邮件就是信息过载的一个典型,但群发的垃圾邮件只是有点让人厌烦,信息过载的真正原因是我们一直想要得到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所以过滤技术越进步,我们就会得到越多的信息。
如果你以为过滤技术的进步会帮助我们解决信息过载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过滤技术的进步只会增加我们想要看到的信息数量。是的,过滤器确实将我们不感兴趣的内容都过滤掉了,却将更多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我们,而且由于这些内容正好与我们的某个兴趣点相关联,所以我们就不自觉地会去注意到它。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会感觉信息过载越来越厉害。我这么说不是要声讨现代过滤筛选技术——它们做的事情正好是我们希望实现的,那就是搜寻更多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并传送给个人——我只是想说,如果你真的以为过滤技术的进步能够将我们从信息过载中解脱出来,那么最后你一定会变得非常失望,因为这个问题的产生源于技术本身,永远不会随着技术发展而消失。所以如果你真的希望能够摆脱信息过载问题,最好祈祷过滤技术最终会失败而不是成功。
来源:《数字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