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老师,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做人,就要做个真正有用的人;做事,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事;做产品,就要做真正有用的产品……
理由很简单:
与这个世界产生强联系,是增强生活幸福感的最根本方式。
所谓你与这个世界有更强的联系,其实就是你所身处的世界很需要你。世界主要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你对别人有用,你做的事,做的产品对别人有用,你就越受欢迎,别人或者说这个世界就越需要你,就越离不开你,自然你就会有很强的幸福感。
没有人喜欢“我不需要你”吧。至少,你给老板打工,结果老板说你对我没用,所以你走吧;你谈恋爱,结果你付出了那么多,对方却从来没有感动过;你做产品,结果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上面,用户却不买账……你不大可能做到“古井不波”,仿佛根本不受影响吧。
那什么叫有用,我的理解是,满足对方的需求。
我们就以爱情为例。
我猜“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从来没有感动过”——是绝大多数人时不时遇到的委屈吧。但你可能没有想过,这些委屈中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因为你做了“不被需要的事”。
自己认为西餐好吃,就天天给爱人做西餐吃,但爱人却不领情,因为爱人最爱吃红烧肉。
自己认为话剧好看,就经常带对方去看话剧,但对方却不领情,因为对方更喜欢看电影。
自己认为钱多很重要,就拼命挣钱,但对方并不领情,因为对方更希望你陪着她一起生活。(当然钱确实很重要,但显然不应该牺牲生活,生活才是目的,金钱只是手段。)
……
我们想着为对方做些事情,但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而不是从对方需要的角度出发,于是对方不领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你感到失落,感到委屈,感到心灰意懒,也是自作自受吧。
我们以为付出了,爱了,“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你好”,却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意愿,这不过是以爱的名义在控制对方,我们爱的不过是“付出”这个行为本身,而不是对方这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付出,而不是对方是否喜欢。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里:
静秋上体育课没有运动衣,老三就悄悄地买来了运动衣。
静秋没有胶鞋,老三就悄悄买来了胶鞋。
静秋的妈妈治病需要用冰糖、核桃,老三就托人捎去了冰糖、核桃……
老三对静秋那种恰到好处的付出,才是真正的爱,为对方做事情,都是以对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自以为是”。
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就经常买什么!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就经常买来送给TA!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称呼,就经常这样称呼TA!
知道对方喜欢什么样的爱抚,就经常这样做!
用心去体察对方需要什么,然后去满足TA,也许并不需要非常昂贵,却能深深地打动对方,让对方感觉到深深的爱意。
而如果夫妻或者恋人双方都能这么做,那么付出就很容易被对方收到,久而久之,双方的内心就会储存很多对彼此的感恩,于是这样的感情就会越来越牢固,也会越来越幸福。
所以,想要增强幸福感吗,那就花时间琢磨:
我的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老板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同事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身边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然后想办法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