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就是制作石斧、石刀一类的石制工具。
由于我接触石头的时候比较少,所以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岩石硬度的资料,从中发现的是硬度在6—7以上的石材才有可能制作。石斧、石刀等石制工具。在自然界当中硬度在6—7上的石头,就是花岗岩、石英石、软玉、硬玉。当然,最硬的是金刚石。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人类为了制造和生产生活工具。从古至今从未放弃对新材料的探索和发现。
但是,问题来了。花岗岩、软玉,硬玉等,这些岩石的硬度够了,但是开采和加工这些岩石在当时就成为了一个困难。古人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在用火烧的情况下,有些岩石就会自动的开裂;有些岩石即使不开裂,用火烧以后加工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同时用这种方法也可以鉴别出不同岩石的这种硬度。相对来讲:火一烧就容易松散的岩石,即使是加工成为石制工具,那么在使用过程中也非常容易损坏,其原因就是硬度不够。这也就是了白居易诗中所讲的“试玉需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从中也看出就是我们的文明从未中断过,就如同本文当中的“丙”,我们今天都不能够确切的知道这些用石头制作的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在《尔雅•释天》当中丙的注释是:“太岁在丙曰柔兆”,“月在丙曰修”。
以上这些文字“甲,柔,兆,修”,对照甲骨文看的时候会发现:人们想尽各种方法(主要是火烧)开采下来片状的岩石,在经过修整打磨制作称“丙”的形状,以便于系缚上木柄。
这些都说明:我们人类从远古的时候开始,就非常重视工具的发明、创造、修理(整)以及不断的对所使用的进行完善。也正是我们人类的先祖这样不懈的追求,才让我们今天的工具得以发展到如此的水平。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可能觉得远古人类制作的这些工具是如此的简陋,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我们现代人重回山林,手边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具有古人这样的智慧呢?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制造出像古人这样的工具呢?
至于丙字的发音,就是岩石在火烧和敲击的情况下,爆裂时发出的“丙”的声音。可能我们今天都不知道“丙”这种石器的到确切形状是什么了。但大致可以分析出来,丙可能本身并不指具体的工具,而就是爆裂下来的这些片状的石饼。
再比如我们现在出土的玉璋、玉圭、玉璧、玉琮、玉璜,这些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祭天的礼器。其实这些石器都是我们远古先祖的生产和生活工具。这部分后边具体讲玉石的时候,再详细的来给大家讲解
我们人类,不像自然界当中的猛兽,生来就有尖牙利齿来武装自己,但是大自然很公平,给了我们人类以智慧。如果说前文所讲的“甲乙”,当时的人们还只是能通过木材制作一些工具来捕捉一些鱼、虾、鸟等小动物的话,那么从“丙”开始人们已经开始进一步的武装自己。开始制作出了石斧、石刀、石矛等等这些可以跟大型猛兽进行搏斗的工具
《说文解字》中对丙的解释是:“位南方,万物成,炳然”。显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还是按照甲字的思路在继续延展,开始牵强起来。
同时我们从丙字中也看出:把火用于生产,说明人类已经开始了对能源的利用。几千年来,我们对能源的利用和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自然界中易燃的物品,到煤炭、石油、电力乃至于核。由此做一个推断:凡是我们人类所恐惧的都有可能是巨大的能源,都可能是我们未来所要开发的方向。我们人类正是克服了对火的恐惧。对火的利用才达到今天如此的程度。
也正是因为丙字中蕴含了这么多的信息,我才把本篇定名彪炳千古。
在十天干当中,有两处和火有关。后文讲“辛”的时候还会给大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