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帮,应该不是指一件小事或者短期的帮助。
平日里举手之劳的事,主要看对方的心情和对你的观感,当然,如果别人对你没有好的印象,很可能连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忙。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我们会帮什么样的人?
一是有自我成长意愿的人。
带过小宝宝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一个小宝宝想走路,你只要把手放在他面前,他会自己攀上来,努力站起,接着只需轻轻一拉,他就会跟着你慢慢走;
但如果他不愿意起来,就算只是一个十多斤的小团子,要抱起来让他走,那也是有些困难的。
换成大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学习成长,那么无论旁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没用,因为他的大脑会自动屏蔽掉这些声音。
比如我妈要求我每天写日记,说了十多年;我自己也是嘴上说每天做记录对自己有好处,但总是写了一两天就放弃。
放弃的原因各种各样,用得最多的借口是没时间。
但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一直没有强烈的成长意愿,自然也没有动力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自己成长。
不过,当一个人意识到成长是一件必须且应该尽早开始的修行的时候,以前认为的那些无法抵抗的困难,会奇迹般变得没有那么难。
工作再忙,总有碎片时间;信息太多耗费大量注意力,选择性屏蔽就好;不知道该写什么,就把自己当天的经历做一下梳理。
反正,只要开始,自然慢慢的养成习惯,哪里还需要旁人耳提面命?自己都停不下来!
二是有学习能力的人。
有了自我成长意愿,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学校固然是学习的地方,但并非出了学校,就不能继续学习。
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靠原有的思维方法不能解决,这时候就要根据自身需求,自己想办法找书或者教程来学。
不仅是一时一天的学,而是长期、时刻的学,并不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是擅长独立思考的人。
有了成长意愿,具备学习的耐心,还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如前面所说,学会一项技能并能熟练使用,的确是十分有进步。但如果只会刻板的使用别人教的东西, 那说明自己还没有系统消化。
理论总是宏观的,而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却是琐碎具体,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成功解决。
就算老师再多再牛,他们也不可能完全体会到你当时的情况,这种时候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哪怕失败也不要紧,起码收获了经验,明白哪种方法行不通。
而人生的成长,正是体现在这一次次的自我尝试和反思之中。
四是懂得回馈感恩的人。
助人为乐快乐之本,这句话很对,但也分情况。
如果是你对需要你帮助的人说,可以减少他人的心理负担,也是一个人厚道的表现。
但如果以此来要求别人的帮助,恐怕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有时候我们帮了别人,并不需要有什么现实的回报。别人说几句感谢,或者反馈一下受到帮助之后的成长,我们心里都会很高兴,也愿意在有能力的时候继续提供帮助。
但如果那人前面毕恭毕敬,事成装聋作哑甚至过河拆桥,相信谁都不愿意再跟这样的人多接触。
而如果我们受到别人的帮助,就算当时不能回报,起码记在心里,以后遇到事情也尽力帮忙,这样人和人之间才会形成和谐温馨的正向互动,大家都能更好的成长。
能让人帮一次忙并不难,能让人愿意一直帮忙,还是拼人品。
这样梳理下来,怎么样能让人帮忙也就很清楚了:
第一,要有自我成长意愿;
第二,要有不断学习能力;
第三,要有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要常怀感恩之心。
其实还是笑来老师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