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村中一位同族长辈老去了,接到电话后,急匆匆赶回村里处理后事,在管事人指手画脚下,晕头涨脑听着这两天的各项流程,一上午时间终于过去了,中午时分来到吃饭地方。距离那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还有几米距离时,老饕就被那豆油、猪肉、白菜、炸豆腐所混合的香气勾的口水四溢,霎时一切疲惫一扫而空。
大锅菜,这可以说是老饕这个地区的特色菜品,它的画风粗狂,像是一锅乱炖,似极了北方人豪放豁达、不拘小节的性格,若是让那南方吃惯了精细菜品的小家碧玉看到肯定会嗤之以鼻。
它食材多样,主要有猪肉、白菜、粉条、豆腐、丸子、炸豆腐,调料有葱、 姜、大蒜、八角、花椒、桂皮、黄酱、盐、味精、老抽。都是一些很家常的食材与调味品。有些人将很多不同食材(例如鸡蛋啦鱿鱼啦西兰花啦)炖上一锅,也许也很美味,但那不是大锅菜。
大锅菜的做法也甚是简单。首先,将粉条需要提前一晚用凉水泡上,待得第二日粉条泡的5分或6分软时,捞出控水待用。豆腐切大片,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切三角或是长条状。面粉中放入萝卜丝、盐、五香粉、葱花,用水和成稀面团,一手抓起面团握成拳状一挤,由大拇指与食指形成的圆圈间挤出乒乓球大小一面团,另一只手拿起筷子沿虎口一拨,将面团下入油锅炸制金黄,捞出待用。
其次将猪肉片反复清洗干净,捞出控干水分。锅中放入自家地里产的黄豆或是花生制成的豆油或是花生油,将葱、 姜、大蒜、八角、花椒、桂皮放入油锅炒出香味,捞出。放入猪肉片煸炒,看的肉片微微卷起,加入本地制成的黄酱。黄酱在制作前使用的是当地的水洗净、水煮,再经由阳光曝晒,人工不断的给予翻搅,最终时间使它们相融合。当黄酱下入锅中时,棕色在那形如铁锹的锅铲翻炒间包裹住肉片,酱的香气在高温中尽情的挥发、壮大,不停的向你诉说着它所包含的水是如何甘甜、阳光如何温暖、以及它本身哪怕经过无数次翻滚后骨子里依旧留有的、变得更加浓郁的豆香。
随后放入切成大块的白菜,大火翻炒至白菜发软,加入老抽上色,盐定味。白菜这个在冬天显得格外水灵的食材,将它块状的身躯中汲取的来自这片土地的水分,悄悄的化为水汽与肉香、酱香相汇合,抚慰着它们过于热情的躁动。
最后加入白开水,没过整锅菜为宜,用慢火长炖的肉,缓缓析出所含油脂,然后沁入了白菜之中。待到二十分钟后,放入炸好的豆腐、泡好的粉条,豆腐用身体中的孔洞盛满汤汁,并将汤汁的温度保存下来,粉条则是慢慢吞吞的在锅中浸泡着,打着把汤中最精华的味道集于一身的主意。
临盛碗前,撒上金黄色的油炸丸子,盖上盖子稍稍一焖,这个面子上还稍带着酥脆的棱角,内心却是柔软的丸子,连忙不失时机的发出它的香气。为整锅菜更填一份滋味。
村里吃饭时及其简单,领一碗一筷,围着大锅盛上两勺,走到笸箩旁掀开保温的被子,拿上馒头,找一地方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自一人,就地蹲下或座下。左手拇指按住碗边,食指、中指托住碗底。无名指、小拇指攥住馒头。右手抄起筷子虚按住碗里的菜,伸出脖子,嘟起嘴巴,尝一口表面油汪汪的棕色酱汤。那“嘶溜”的一声颇有些人生第一声啼哭的意思,夹起片肉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的触感如同懵懂的童年在舌头这把“杀猪刀”面前般一晃即逝。来一筷白菜,白菜中的丝络就像你在稚嫩年龄自己骨子里那飘渺的倔犟,最终还是要烟消云散。丸子紧随而入,但它在牙齿压力下,破碎了看似坚硬的外壳,漏出柔弱内心,青年时代就此而过。豆腐不急不缓跟上,柔韧外表下被煎煮出的孔洞混杂各了样食材的味道,像极了中年人为世事所磨砺形成的虚伪外衣下,那颗被各色滋味充斥了的,千疮百孔的内心。挑起一筷子粉条窸窸窣窣的溜入嘴中,这滑溜线条中所包含的味道好似一位耄耋老人讲述他一生故事般,让你不舍下咽,久久咀嚼。
曾有人对我说:“人的一生有三顿大锅菜是吃不到的。第一顿,出生时,没办法吃。第二顿,结婚时没时间吃。第三顿,人生结束了没法吃。”现在想来实实有些道理,不禁让人感到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