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又失眠了。也好,深夜,刚好思考。
昨天和我中学最后一任同桌面基,贼开心啦。我们从星河COCO City五楼,到楼下星巴克,再到一起走好远的路送她回家……我们聊了很久很久。其中,不免会聊到我们刚开始不久的大学生活,意料之中,她还是很努力。
我对同龄人最高的夸赞可能就是:“她真的努力到让我心生敬佩。”
“为什么敬佩?”
“因为她时刻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或许高中时大家的目标都一样——高考。即便是这样,中途也会有人偏离轨道,出现差池。而她,一以贯之,将全部精力投入完成自己的规划。
高考结束后,大家的目标可能会有不同。有人考研,有人工作,有人出国……不同的选择基于不同的考虑:潮流、随缘、家庭……我认识的人群中只有她——爱好。
“我考研跨专业还是会选择英语,真的是喜欢,只想学英语。”她对未来的目标细化到:什么时候考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教师资格证……等一系列热门证书,此外还有在读本专业国际政治的同时如何准备专四,专八……我可以打赌,这些她都会实现。
谈到日常生活时,听闻她依旧在周围人熬夜脱发时保持高中的作息时间,我自愧不如。
看,哪怕到了大学不少人都不如原来努力了,她依旧坚持按照自己的范本,经营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有一段时间特别浮躁,静不下心,甚至会坐立难安。她向我传递心理学知识——Mental flow(心流)。也就是那段时间我突然意识到,她所有的心无旁骛、踏实认真、努力上进……都不是自我强迫或者自我约束,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
“用力活着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像《皮囊》中那个永远仰望星空却不曾脚踏实地的厚朴。作者蔡崇达对其评价是:“他很用力地打招呼,很用力地介绍自己。看到活得这么用力的人,我总会不舒服,好像对方要时时提醒我要如何生活。”
第二类,就像我那不动声色地努力着的同桌。蔡崇达或许也给出了评价:任何理想和梦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甚至奋不顾身的实践。当看到梦想背后那繁琐,芜杂的要求时,有能力,有耐心,有足够的接受度——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
山本耀司的一段话一直存于我的相册,不时翻出来看看倒也不至于太佛系。
当你想了解坚持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或许会有所启迪。
与不动声色的努力相对应,还有一种大张旗鼓的努力。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呀,票圈里告昭天下的一个个flag,列表里“不考班级第三不换头像”、“不瘦十斤不换改网名”、“不脱单不回家”……
此外,还有一类人,努力到一半便放弃了。
马胖,我另一个蛮重要的高中同学。当初是我将简书推荐给他。本以为他会像我一样只在这里看文章,不成想,他开始发表一些创作,或是记录一些生活的点滴。
一天,他告诉我,他在简书坚持日更,坚持投稿,甚至还收到了官方送的礼物。我去搜索他的主页发现他真的是坚持了好久好久。我不禁暗自佩服。后来,我经常访问他的主页,不仅因为他的一些文章里有我的影子,更是因为我想看看他真的可以坚持多久。
终于从2018年12月19日开始,日更断了,再也没有更新过。很多次我想问问原因都忍住了,可能他是突然忘记了,可能是没人看或投稿不过放弃了。如果是我可能坚持的时间更短,只是觉得一件连续做了几个月的事情突然放弃真的很可惜。
另一个故事来自我的闺蜜。一个大张旗鼓要经营个人公众号的姑娘。
当得知她要搞一个正儿八经的公众号时,我真的是对她充满信心。但是同样是上大学才开始了解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我深知这件事情很困难。你不仅要绞尽脑汁写新颖的文案,还要考虑配图、排班、宣传……完成一篇满意的推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我希望她可以坚持下去。我在她的每篇文章下留言,告诉她,我会一直一直和她一起,见证一点一滴的进步,希望她可以坚持下去。害怕忘记,我甚至把每周日“给刘XX公众号留言”写进日程。
第一周,她讲了自己的初心和情怀。
第二周,她讲了一些关于亲情。
第三周,她谈了一些关于爱情。
每周的推送都很优质,可以看出作者真的花了很多心思。
只不过,三周后我的闹钟每周日晚九点依然会响,我会期待的去订阅号里看看,而她的公众号却再也没出现新的内容。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优秀到让你忍不住去靠近的人。微博有一段话很贴切,
《奇葩说》第五季一期辩题“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话?”
我想这是一句好话。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那个自己都敬佩的“不动声色地努力着的人”。
——2019.2.21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