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暑假,是我内在需要成长。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呈现,我就像一个膨胀的气球,随时随地就会原地爆发。那时候,刚认识丽丽不久,我就试着约丽丽出来聊天,也经由丽丽,开始我的成长学习之路。
《故事妈妈知道怎么办》(2016.7)
这是我主动学习的第一个系统课程,跟着张馆长开始学着给孩子讲故事,而孩子也是最忠诚的听众,无论讲得好与坏,她都为给予我正面的鼓励。从那时起,也就开始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编各种各样的故事。也是由于工作太累的原因,很多时候,孩子没哄睡玩,我自己却把自己哄睡成功,直接睡过去了。
想想那段给她讲故事的时光,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跟孩子的连接,也就建立初级的感情基础。
《父母效能训练》(2016.8)
《父母效能训练》简称PET,是一本亲子沟通类的书籍,那个时候,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丽丽一说美霞会带这个课程的读书会,就直接报名了,我也不知道学什么,反正报名就对了。
PET就像打开了我一扇窗,跟着美霞一起每周一次的读书会,那个时候,特别享受独自学习的感觉,这样的读书会,让我有自己独处的时光,也特别珍惜。记得有次同学带着孩子来上课,可是孩子却很吵,在课程的最后,我对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告诉她:“对于这个课程,大家都非常不容易,也希望你能安排好孩子,让我们有个安静的环境来上课。“我为自己敢说出自己的需求的勇气,感动了许久,那时的我,真是太压抑了,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把我压得喘不过气,而往往对着自己的孩子来撒气,打骂也是常有的事情。每每想到这里,总是很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爱惜孩子。
回到PET课程来,这是戈登博士首创的行为窗口,而根据不同的行为窗口,会有不一样的沟通方式。
当对方处在问题区的时候,我们就像剥洋葱一样,通过倾听技巧,协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核心。当我处在问题区时,可以通过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当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三法来,一起来寻求满足双方的方法。
效能训练课程(ET)是我持续学习最长的一个课程,从读书会、工作坊、助教,足足用了三年时间,慢慢从原来的似懂非懂,生搬硬套变成现在无意识的话模式。
美霞常对我们说:“一项技能的学习,需要1500——5000次的练习。因为ET的沟通技巧说的不是人话,刚开始,真的需要自己不断刻意练习,而当自己不断得练习复盘,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后,它就像长在我们身体上一样,只要需要,就可以拿出来用。
而我也是最常拿孩子练习,我会发现,慢慢地孩子说话的方式也开始变化了。孩子是天然沟通高手。
父母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搞定”家里的孩子,但只要真的开始学习,会发现问题并不是在孩子或别人身上,而是在自己身上。因为,我们无意识里面带着很多原生家庭的习性、模式或是创伤。
从一开始的排斥、看见到接受,短短的六个字,背后却是隐藏着巨大的学问。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成长的学习了。
学习,并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看看自己的内在发生着什么事情。为什么这件事情能够激起我的情绪,为什么她说的这句话我会这么生气。而在每个情绪背后的背后,常常会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自我成长,是痛并快乐着的路。而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习接纳一个并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