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设计是好的设计还是糟糕的设计?
大部分人在工作中可能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做的设计究竟合不合理,人不人性化。
许多人的设计方法就是:参考其他人的做法,调整下,评审会上通过了,上线后再根据数据调整。长此以往,浪费效率。
这样的流程缺乏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大部分判断都是基于主观意识,并不专业和稳定,对于某些设计比较难以判决。
日常累积时,也会感觉到看到很多app样式,但是别人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又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虽然能说上一两点,但是思考角度往往也不够周全。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助到你。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
相比与十多年前,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功能越来越多,不同的电器甚至能互相传递数据,人们的学习成本逐渐提高。比如早期的诺基亚手机,功能虽然不算多,但都会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书告诉你如何使用,哪怕是设置闹钟都会有好几页的说明,现在我们日常操作的软件,可是比闹钟复杂多了。那人们要如何使用呢?
于是,有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这种理念提倡先理解用户的属性,需求,能力和行为,再分析并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优秀的设计需要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起始于对心理和技术的理解,告知用户什么是可行的操作,会发生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当错误发生时,让用户理解如何修正。体验和心理是分不开的,良好的体验将带来愉悦的感受。
人性化的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人往往是通过潜意识做出判断的,你理解的用户的需求也许只是个伪需求。因此,人性化设计提倡尽可能不要限定问题,快速测试不同的概念,每次测试后有所改进,找到真正的需求。
日常心理学中提出了七条设计原则
1.可视性
所设计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明白怎么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以及如何操作。用户是否容易认知。
可视性好的产品,用户在第一眼就能通过潜意识明白如何操作,甚至不需要思考。
2.示能
简单来说,示能就是告诉展示能做什么。比如一把椅子,它本来只是几块木头,但是通过设计成椅子的形状,人就能本能地知道它是可以供自己坐在上面休息的。在软件中,一个需要点击的部分会被设计成按钮,按钮传达出它可以被点击,这种特性就是示能。
3.意符
意符听起来有点难理解,它和示能的关系很紧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传达意念的符号,它是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比如指明方向的箭头,可以点击的文字链下的横线。
意符是一种提示,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动,已经该如何操作,它必须是可以感知的,否则不起作用。
一个意符可以是词语,图形化的区域,你可以把意符串联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比如,需求用户点击一个区域,会设计一个按钮,这叫做设计意符。它本设计成容易点击的样子,这叫做设计示能。
4.反馈
紧跟着意符后便是反馈,接着按钮的比喻,当按钮被用户点击后,好的互联网产品会设计好按钮的点触效果,如果发生错误,还需要设计好对应的提示。这些叫做反馈,告知用户刚才的操作是可行的并且是已经执行的。
互联网产品特别明显,当网络不好的情况下,一个点击按钮跳到新界面的操作,如果按钮没有设计点触效果,用户点击按钮,并没有跳转到对应的界面,就会给用户造成极大的困扰。“是不是我没点中按钮?”,“这是怎么回事?按下去怎么没有反应”,“难道这个不是按下去的吗?是不是我哪里弄错了?”
反馈必须是及时的,即使延迟1/10秒都会让人不安。
反馈是体验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却常常被忽视。
5.约束
约束即提供物理,逻辑,语义,文化的约束指导行动,让用户容易理解。
6.映射
映射表示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做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能清晰理解控制,行为和预期结果之间的映射,产品就会容易使用。
自然的映射遵循格式塔心理学的两个原则:
1.分组:相关的控件应该组合在一起
2.邻近:控件应该靠近所要控制的对象
好的映射需要用心、规划、思考和理解人们的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理解如何使用。
7.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应该是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
比如一把剪刀,当我说起剪刀时,你头脑中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想出了一把剪刀的形状,你也知道如何使用它剪裁东西。但是,如果我给你一把造型非常奇特的剪刀,你从来没有见过,当我要求你使用它剪裁东西时你不懂如何使用。这种情况就是,这把剪刀不能提供给你一个良好的概念模型。
人们心中所理解的事物如何运作的概念模型也被称作心理模式。如果你需要用户好好使用你的产品,那么请给他一个易于理解的概念模型。
好的概念模型有一个重要的判断属性:即用户是否能预测自己的行为结果。
设计应该利用好示能,意符,良好的映射还有约束指导用户的行为,减少不当行为发生的机会。
当不当行为发生时,要利用好反馈让人发现并纠正,结合简单清晰的概念模型,人们了解到发生了什么和系统的状态,判断自己的合理行动次序,提升总体体验。
让用户获得积极心理,拥有愉悦的心情, 这便是好的人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