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这本书是我大一放暑假从图书馆借阅的,九十年代是借阅书籍很狂热的年代,去图书馆借书读,在阅览室看杂志的人很多。
我办理了一个借书卡,每次允许借两本,基本上我要在一个星期之内把书读完,这样就可以下星期再去一次图书馆再借两本回来读。
过去的时光是缓慢的,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似现在聚会啊,开车去玩或者哪怕出去吃小吃也很少。女孩放假后就在家里一待,标准的宅女。为全家做饭,炖排骨,煎鱼,炒素菜蒸馒头。做大米粥,面汤,都会做,而且还会烙饼,不过烙饼总是皮太厚层太少,做的不好吃。
从当时生活娱乐层次很显然不如美国十九世纪的1868年出版的这部(小妇人)里的四个少女的家庭生活有情调,这四位少女的家庭属于中产。他们的父亲是当地牧师,母亲料理家庭非常娴熟而且充满智慧和温暖。
当时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物质紧缺生活显得有些清贫,但总起来说从家庭教养上:
四个姑娘二姐会写作,老四会画画,老三弹钢琴,老大善缝纫,各具个性都很精彩。我当时一边读,一边拿着勺子为家人熬粥,怎么寻思自己真不如追随书中的少女们跑进美国的马萨诸塞,和他们一样在最清澈最美丽的时光里有爱情有姐妹相处的欢乐,享受田园的风情。这本书有味道就在于写的是少女时代的故事,少女的成长之路..
读小说和看课本,我最大的特点是躺着读书,但是眼睛一直都很好,小时候我很羡慕同学戴着眼镜很标配的样子,长大后对自己各方面都不甚满意,但是对眼睛的视力还是挺庆幸不近视。读路易莎.梅.艾可特的(小妇人)用了不到两天就读完了。
现在书中的内容基本忘光了,深刻的印象是潜移默化的心灵的滋养,读书过后的内心涟漪的感叹和对生活情境的培养基调起了很大作用!我觉得读书就是读人生,看不同时代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随着内心动荡慨叹!
这部小说应该说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有趣味很有生活味道,温暖深深情谊深深的家庭伦理小说。二女儿乔,个性活泼有独立精神又爱写作的姑娘就是作者的化身。
小说在1868年在美国出版后,这本书就风靡了全美国,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连续畅销一百多年,小说的发行量当时仅次于(木偶奇遇记)。
这本小说还被美国好莱坞电影公司几度拍成电影,第一版电影是1933年拍的(小妇人)。女主角二女儿是由好莱坞三四十年代大明星凯瑟琳.赫本出演的,这个版本非常出名。
第二个版本是1949年拍摄的,由美国五六十年代主演(埃及艳后)的性感明星伊丽莎白.泰勒主演。
第三个版本是1994年再次翻拍,这次依然美女云集,大牌明星薇诺娜主演二女儿。到了2018年这部小说被第四次翻拍,由美国著名女导演拉蕾塔.葛韦拉执导,大牌美女明星再次云集,四度获奥斯卡提名的西尔莎.罗南担纲...
这部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带给读者和观众巨大乐趣的作品,从家庭出身和小说的内置来看很像英国的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描绘的都是几个姐妹的成长婚姻爱情故事!(小妇人)能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我觉得作品耐读根植于有真实做基础写起来顺手,据说这本小说创作时候路易莎.梅.艾可特仅仅花了两个月就写成了文学名著。我觉得良好的家庭教养生活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女作家路易莎.梅.艾可特,出生于1832年,小说成名在1968年,那时候女作家36岁和简.奥斯汀成名年纪也相似,女作家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有信仰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但家境一般,她父亲被称作当地“康可特的圣人”可是他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在美国遭遇冷遇,在英国却又不少人认可接受。
所以有这样一位教育家的父亲,对自己的女儿的教育耳濡目染有非常大的影响,女作家父亲的知识界的朋友有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赛多,和派克等人。爱默生提倡教育,鼓励女子自立独立等思想都深深影响了女作家。在小说里的几个小妇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作家把父辈思想家的思想灌输到小说里去了。
女作家艾克特做过小学教师,家庭教师,而且还会手工缝纫,善于为人做手工来养家糊口。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艾可特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医院做过护士,做护士的经历在1863年,她用书信体写成了(医院速写)。
艾可特和十九世纪其他女作家一样,都是少女时代就开始写作,她十六岁就写作了(鲜花寓言)却遭到了退稿,编辑劝她回家学缝纫。但她没有气馁,1865年艾可特终于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喜怒无常)得以出版。
这一年她陪着一位有钱的贵妇去欧洲旅游,这次欧洲行,为1868年艾可特出版的(小妇人)里描绘的四妹妹艾米在法国留学学绘画并遇见青年劳里的那段欧洲生活描绘奠定了基础!
女作家路易莎.梅.艾可特和英国大作家简.奥斯汀一样,一生也没有结婚,她们传奇,她们非凡,她们是奇女子,她们也如此寂寞!1888年,56岁的女作家得脑膜炎猝死.....
这本(小妇人)是后来淘书买来的,当时大一放暑假从图书馆借阅的一模一样的书,当时遇到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收藏回忆,收藏美好......
(图片拍自理性生涯家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