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照顾都是全心全意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会做出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
很多父母都会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甚至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不辞劳苦地上很多亲子课,读很多育儿书,然而效果却并不好,有时反而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而近些年来,我们身边发生的亲子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看到的是家庭原因,但并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倾尽全力的养育,反而让孩子生出叛逆之心,甚至用结束生命来抵抗。
著名青少年咨询师刘颋颋博士,根据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在《这样和孩子相处》一书中提出“空间育儿法”的概念。这一概念告诉我们父母过度控制孩子,会严重压迫孩子的心灵空间。而孩子的成长并不仅仅是依赖于物质空间,心灵空间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这样和孩子相处》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空间的成长。所有的物质给予,都比不上和孩子和谐共处的时光,而在注重物质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心灵留下成长的空间。
孩子的心灵空间,在成长中不断变化
每一株花,每一棵树都需要土地生长,这是它们赖以成长的空间,但它们的生长除了需要一方天地,还需要阳光、雨露,给予他们滋养。
土地是花朵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而阳光雨露则是使它们茁壮成长的心理空间。孩子也是一样,除了物质空间,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空间。
在书中,刘颋颋博士提出了“空间育儿法”这个概念,他把我们的内心比作一个“房屋”,这个内在房屋容纳着我们各种内在的体验和活动。
像孩子对物质空间的需求一样,孩子对心灵空间的需求也在随着成长不断变化。
其实,每对父母都曾用心照顾过孩子的物质空间,孩子将要出生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会为他们准备好玩具、尿不湿、水杯、床之类的所有东西;等他们会爬、能走之后,又会为他们布置宽敞一点的活动场所;当他们开始读书之后,又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腾出一间房,或者让他们自己布置安排自己的房间。
我们能根据他们的年龄变化,不断为他们调整物质空间,但是,却并没有“与时俱进”地给予他们心灵成长的空间。
心理空间就像一座花园,想要花开得漂亮,开得多,就要让她自由生长。
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小小人儿,从一出生他们就会用哭,会动手脚来表达情绪和需求。他们逐渐从单纯的要吃,要喝到想要玩具,想要同伴,慢慢发展成拥有自己的秘密,想要独处的内心。
父母如果能给孩子自由,让他们的内在空间得以按照规律自然发展,孩子的心理空间就会越来越强大,在遇到不顺利的事情的时候,孩子的抗压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会更强。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们的心灵空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父母根据孩子的心灵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孩子会更优秀地成长。
父母内在空间的质量,决定着孩子成长空间的质量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比昂,提出了“容纳与被容纳者是精神分析的元素之一”,这个重要概念。
通过这一概念,让我们理解了父母和孩子,也是在容纳与被容纳的体验中共同成长。
我们常说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也是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性格,心态,对孩子的养育方式,都能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性格、心态,以及对孩子的养育方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的内在空间质量,直接决定了他们提供给孩子成长空间的质量。
最近几年关于“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谈论特别多,也是说的父母内在空间对孩子的影响。生熟悉的活空间里,承载着我们许许多多重要的记忆,这些记忆在我们内心深处,不经意地影响着我们。
一位母亲为了养育孩子辞去工作,经济上需要依赖丈夫,也淡出了朋友圈,当她一旦走出家庭,可能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长久下去,她会厌烦,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这时候她就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恢复体力和精神,而当她开始分出一些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变得开心快乐时,她也扩展了自己的内在空间。她重新感觉到生活里的光芒,于是开始享受生活,感受幸福,她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像我们下班后满脸疲惫,沮丧着脸回家,孩子看见了心情也会受影响,长久下去,孩子的内在空间也会变。
父母整理好自己的内在空间,把自己的内心冲突和矛盾解决好,就能腾出足够多的空间容纳孩子,这样也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足够多的空间。
父母是孩子的大本营,是孩子欢乐的源泉,只要父母提供的安全基地足够丰富、稳定,孩子才能从这里出发,路途更清晰,向前走得越坚定。
与孩子共情,激活孩子的内在空间
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共情的力量》中说到: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这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父母如果能体会孩子的心情,感受孩子的感受,就能提高养育孩子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并且为孩子的不断增大内在空间。
刘颋颋博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与孩子共情的方法。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与需要。
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在他们大发雷霆的时候,引导他们说出感受和需求,帮助他们提出解决方法。像对待孩子小时候一样,去理解和关注他们的需要以及感受,就能与孩子共情,增大他们的内在空间。
其次,认识孩子独特的气质。
有的孩子性情比较安稳,对人比较感兴趣,他们会更希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有的孩子比较敏感,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识别孩子情绪和需求外,还要能符合孩子天生的气质。父母从孩子自身气质上,来寻求与孩子相适应的养育方法。
最后,选择与孩子年龄适配的方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情绪有着不同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共情就需要用和孩子年龄适配的方式。比如理解孩子的肢体语言,感受孩子的情绪,向容器一样容纳到我们的内心,再尝试着理解和体验她。而我们体验的内容,也会像镜子一样反馈给孩子。孩子慢慢也会容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
《这样和孩子相处》以空间这个概念,让我们看到心灵需求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与孩子相处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灵空间,这样就可以完美地避免妨碍孩子的心灵空间的成长。
有句话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人心”,一个人的心有多宽,他的世界就有多大。同样的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越大,他们的眼中就只有前方,就会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心灵空间越丰富,向前走得越坚定,而他们所有的期望和选择都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