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在群内,丢出自己的微博账号让大家关注,问其原因,她说,有些话只适合在微博说。
是啊!现在翻看朋友圈,唰唰十几分钟,除了代购就是微商,偶尔的自拍,也是为了阐明自己的生活有多无聊。
chapter.1
最近我也迷上了微博,渐渐的发现,好像时尚潮流周而复始一样,其实好多人早已活在微博中。
和朋友圈的感恩与佯装不同,微博里永远画风接地气,活像自己。
同事兔子,她的朋友圈很少见更新,偶尔冒个泡,也是发自己在加班、或者感恩同学情,还有吃过的大餐。而微博上的她,就是一个中二暴戾少女,天天发牢骚,一言不合就diss天、diss地、diss同事和老板。
有次我和她说,我看到你最近上微博了,她说是啊!因为朋友圈里有领导,家人、很多话不方便说。
或许,正是因为朋友圈不再单纯,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释放压力的出口,人们开始有了AB两面。A面承载了在朋友圈光鲜亮丽、充满正能量且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好下属、好朋友的角色,或者是别人眼中希望看到的样子。
而,B面就成了一个个体,用来张扬、展现自己阴暗牢骚、粗糙生活却真实的模样。
当然,也有一部分的人,只是单纯地觉得在熟人眼前晒生活、心情,不如在陌生世界里来得轻松自在。
chapter.2
从何时开始,朋友圈不是不愿发,而变成不敢发的。
胖胖,是认识的人中比较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她长得很好看,人也特感性,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事。有段时间,我总是能通过她的朋友圈看到生活中那些细枝末节的小美好,发现身边的趣事。
可是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就很少看到她的朋友圈了,也看不到她吃到美食时心满意足的表情,看不到一张张精美的照片背后,对生活充满的小确幸。
她放弃朋友圈,是因为一个月前,她心情不好,凌晨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
“越黑的夜,照亮人的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越长大越孤单,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却无力改变,简单的生活好幸福,可我再也无法简单。”发完后,就将手机调成静音,睡觉了。
第二天醒来,她早已忘记了昨晚矫情的小情绪,可当打开朋友圈的那刻,她被震惊到了。她的这条状态下,所有的亲戚朋友,包括同事都在问她发生了什么,各种担心,安慰的话都出来了,似乎整个生活圈都在讨论她的事情,这边的情绪还在一一安抚,那边老妈的电话也过来了,说看了这条内容,担心一整晚。
那一刻,她突然对朋友圈心生畏惧,原来曾经那个可以随意吐槽,肆无忌惮抒发情感的地方,已经变了样。
后来,她开始逃离朋友圈,限制朋友圈三天可见、尽可能不发朋友圈,让大家不再关注自己。
chapter.3
朋友圈还有一个不好的点,就是太实名,隐私性太强了,大家都知道你是谁后,才能看到朋友圈。
微博就不同,可以随意关注,为像我们这种“猥琐人”开了一扇偷窥的窗。
初中的时候,喜欢过一个男生,因为两家距离不远,所以经常约着上下学,上课传纸条,下课一起玩,周末还会约着去打球,吃饭......
中考过后,大家分到不同的学校,生活圈不同,就再也没联系了。某天,做梦梦到他,想跟他聊聊近况,却不知道以什么理由去开口。(那个时候只有QQ,没有微信)
或许是出于好奇心,或者是牵挂,有天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找到了他的微博,快速翻看近几年的状态,发现后来的生活里,他过得很精彩,有喜欢的工作、喜欢的人、喜欢的生活.....
而这些,不需要惊扰对方,又能满足自己的事情,是在朋友圈、空间看不到的。
后来,我们都感慨:岁月冗长,情绪免不了惆怅,有些话,朋友圈不能发,我们去微博说。
简介:自然生成的橙汁,少妇脸萌妹心20+女子。享受行摄在别处,沉迷吃喝玩乐难自拔,愿接下来的每一天,为你为自己分享有意思、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