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一旦陷入贫穷陷阱,从中挣脱而出的概率便如此之低呢?

近来在阅读《贫穷的本质》一书,再结合自身的处境,不自觉地自问一个问题:

缘何一旦陷入贫穷陷阱,从中挣脱而出的概率便如此之低呢?

真正的原因我也未能找到,否则我现在肯定不是负债状态。接下来的内容,只是我将书中的几点内容进行归纳,以供大家作参考。

1、存钱难

为家里存钱很难,因为他们总会有要用钱的问题出现(有人生病、有人需要买衣服、有客人需要招待),人们很难对这些问题说“不”。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自己的父母,年过古稀的他们,至今还要为各种所谓的“人情世故”与“礼尚往来”消耗自己辛苦节省下来的钱,但是他们至今得不到对等的回报。

这就是很难对各种要用钱问题说“不”的负面后果,那就是为了所谓面试而深深地苦了自己。

要知道,据我的父母讲述,每年吃酒席、给生病的亲戚钱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需要他们付出在1千元至2千元之间。要知道他们可是年逾古稀而没有挣钱的机会,更没有领取政府养老金的资格的农村老人。

所以,他们这辈子没存下钱来就是正常的现象了。

2、未积累未来资源

穷人存的钱少,因此他们的未来资源一般也较少。随着人们变得越来越富,他们就会存下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多的未来资源。

随着社会现代化——本质是资本化——的日趋加快,是否占有资源,小到个体大到国家,都是有关生死存亡的。

当个体或家庭,将艰难挣来的钱花费在了所谓“人情世故”与“礼尚往来”之上时,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对未来资源的积累。同时,相对于把对未来资源积累始终放到第一位的个体或家庭而言,前者与后者的差距就在逐步拉大,到了后者可以靠资源为自己挣钱的时间节点之时,前者可能一辈子或几辈子都追不上后者了。

以我们家为例,2010年左右,依照父母的要求在农村老家建了一套房,但是我的同事很多都是在一线城市广州置办房产了。现在回头来看,我与他们之间的差距真的是我这辈子再也追不上的了。

3、改变的机会少

穷人经营的生意只能产生较低的利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资金帮扶似乎很难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如果穷人经营的生意都不赚钱,那么给他们提供一笔资金支持也根本不能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

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自己因为年龄而被优化出之前的IT行业,为了谋生而开了一个20来平米的外卖店铺,每天能做的就是被动等待平台算法给予的订单。总结下整个9月的营收,刚刚好覆盖了食材、房租两类成本,至于水电、我个人的人工都还没计算进去。

所以,我不就是这句话描述的现象的最好案例之一吗?

此时,哪怕我有幸收到一笔利息优惠的贷款,我还得考虑是否接受,毕竟我想不到做什么事情能让盈利覆盖贷款的利息后还有盈利。

4、总结

按照书中上述几个观点,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下。

首先,穷导致存钱难。

其次,存钱难,导致未积累未来资源。

最后,没有未来资源,就只能做一些不挣钱的事,导致的就是改变的机会越来越少。

文字开头问题的答案:人一旦陷入贫穷陷阱,从中挣脱而出的概率便非常之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