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些有完整作品的人
成长的最靠谱起点是什么?Sam的这篇文章里有个很好的建议:No matter what you choose, build stuff and be around smart people. “Stuff” can be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Building stuffs——做出东西来。
我的第一反应:我是一个没有独立作品的人!很多时候,我甚至拒绝做一个有作品的人~那样会使我独特化而被关注,只想躲在羊群中做一只不被发现的羊。结果跟羊的命运一样,被生活,被生活屠宰,这辈子就像没有活过一样。我从小家里孩子多,父母忙,我没有被关注过,且被教导老实就好的理念,养成了自卑的心态。我被关在自卑的牢笼里太久了,一直在人群大流里混,就算毕业了,工作了,依然生活在那个隐形的牢笼中。就算研究生毕业,我仍旧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每次考试前都是先放羊,临考前死逼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节奏。所以,就算侥幸通过几场职称考试,我依然不擅长学习。考试完更是长久的放羊。更何况,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哪里是六十分万岁,就算是100分有时都没有机会!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寻找机会,所以就算机会送到我手中也会被我抛弃掉,生活经验已经告诉过我抛弃过那些好机会。我过去很多辈子,只想成为不被关注的大多数,所以就成功地成为了大多数!我小时候“老实就好”的理念根深蒂固,考试八十分就好,工作过得去就好,生活方式不细致也没有关系,就是不想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不想成为焦点,总想在大众中寻求安全感。可是,在大众中的安全感是虚假的,是固步自封的,是没有希望的!到底来说,我连表现型人格都算不上。表现型人格的人至少寻求别人的赞同,通过别人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我不愿意表现自己,更多是懦弱。追求成为背景的人,最终成为了背景!
当时的我,毫不关心自己的成长。自然,就不会成长。
我个人最看中人的这个特质。人群中只有少数人最终能拿出完整的作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乃至于少数人有作品,更少数人有好的作品,只极少数极少数人才可能作出传世的作品;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像样的作品,他们连一篇作文都写不明白。
从一开始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出完整的作品来,哪怕最初的作品很差——但必须完整。那些有完整作品的人,能力、耐力、学习能力都会超出他人许多倍。无论看起来多简单的作品,只要是完整的,其表面之下的复杂程度是那些没做出过东西的人全然无法想像的。
我甚至经常建议我的合伙人们,在招人的时候,把这一点当作最靠谱的判断方式。少废话,少吹牛逼,给我看看你的作品。这个原则可以一下子过滤掉所有的废物。
另外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如果一个人能做出像样的东西来,那么他身边的聪明人密度无论如何都会比其他人的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