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又进入尾声了,忽略小学天天回家不算,初高中大学所有的寒假暑假,可能这次是最漫长的。放假前算算只有28天假期的我,心里难免不平衡,意味着,365/6天一轮回的新春佳节,我连元宵可能都过不了又要返程。那时候希望假期长点好,现在,因为疫情影响真的成了现实,虽然假期延长的理由是我所不期望的,但现实也实属无奈。
在这目前为止开学还无声无息的假期里,我再次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距离产生美。”
我这短暂的21年人生里,19岁那年的成长让我刻骨铭心,那时候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我觉得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等价的,不存在顺与不顺之分,我初高中过得太顺了,没有经历过那个年纪必不可少必须经历的事情,因此也没有所谓的成长。初高中6年,人际关系良好,圈子干净,和朋友的交往自然而舒服,拥有可以诉说心事的一众朋友,我自觉我这6年的时光一切都很顺利,即使偶尔我会陷入情绪的漩涡,郁闷,烦躁,难过,委屈,心酸都有过,但现在看来,都不足挂齿,那都是我很宝贵的时光,即使人生一直在这6年循环往复,我也愿意。
我一直觉得我自己像没有青春期没有叛逆期一样,我的青春期就在小说和学科知识和一众朋友陪伴中度过了,我的叛逆期,不对,我没有叛逆期,我一直以来都挺让父母省心的,我可能就是那种所谓的乖乖女吧,我不知道这个词语到底是诚心的夸赞还是一种似褒实贬的讽刺,但我确实是这种人。
也正因为如此,我感觉我少了很多东西。
比如,我的好朋友们,他们有的彼此之间曾经吵过架闹过不快我居然不知道,他们事后解释说,也不知道为啥就没有跟我说,反正就觉得不开心的事就不要让我左右为难影响心情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感激还是骂他们一顿,我的好朋友挺多的,我觉得他们每一个都重要,甚至我的好朋友之间有的彼此水火不容,都在我的面前说了对方的不好,可是,我依旧很珍视我的她们,她们依旧不和,我和她们依旧是好朋友,可是有时候,就跟:“如果你什么都信的话(信教)其实就什么都不信”一样,我感觉我不能把朋友第一二三位这样进行排序,他们都是第一,所以看起来就好像我没有朋友一样,自觉排第一位的,总会受到很多我顾暇不及的忽略一次次的失望,那些本该我知道的事情,好像我也没有了知情权,挺难的。
比如,青春期特有的懵懂不清的情感。那时候的喜欢,是跑完早操人挤人突然发现旁边的人是心仪的对象,是食堂排队时发现你正好站喜欢的人后面,是晚自习休息操场跑步遇到心仪的人,脑海里幻想出了一切青春电影的情节,自己就是主角,是阅览室的留言本上写满的心里话,每次阅览课小心翼翼写,迫不及待等下次课的时候看喜欢的人有没有发现,有没有回应,或是通过字迹判断是不是心仪的人写的……很美好是吧,我也觉得,现在想来,太美好不过了。可是很遗憾,这些我都没有太大的感觉,我不排斥我的同学朋友谈恋爱,看好的那一对我甚至还会祝福他们就这样从校服到婚纱,可是到我自己,却总是以“每个年纪有每个年纪该做的事"就放过去了,我从来没有花心思去太过注意一个男生,我当时怎么想的,不知道,大概是想把所有的这些情愫留到毕业之后吧,我好像就认死理“每个年纪有每个年纪该做的事"。以至于毕业后被人死死追问有没有喜欢的人,我真是哭笑不得,不知从何说起。现在想起来我自己都很奇怪,为什么我在最青春的年纪里就真的没有一点点幻想和期待呢?(当然,现在还是没有🤭)。不过,感伤无异,最好的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了,于事无补,也许这只能表明我的朋友太过于好,我自己太过于有趣,只是于青春而言少了点东西。
……
是啊,过得太顺了,因此,19岁那年,注定要需要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把之前太过顺利的生活不能带来的成长补回来。人和事教会我更加珍视自己的朋友,教会我一些教科书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我时常跟朋友说,那一年的经历是我那一年最大的财富,尽管我深处其中,苦不堪言,但称它为我19岁最大财富实至名归。
“距离产生美”,从那以后我一直深信不疑。今年的假期过得无比漫长,和家人相处的 时间变得比往常多了很多,这阵子以来的变化让我再次对这句话推崇备至。近日来,辅导我弟弟写作业,以成绩论高低,他不是一个优等生,但也不是那种无可救药的差生,属于中等偏下那一类。他们的班群里,无所不发:洗漱,叠被,劳动,锻炼,背书,写作业,时不时的文件,以及过于负责的班主任,一会儿不看消息打开几十条10+秒的语音,以及时不时在发的心灵鸡汤,让我无比反感,不,是厌恶。当然,我也不愿意他落下,一直尽心尽力的帮他弄一切。辅导作业时,我爸说,他是那种服软不服硬的人,可能我也是吧,我对他的要求似乎过于严苛而我又太过于追求完美表现,有时候失去耐心忍不住扯着嗓子吼,吼道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也许在听到的人看来,我就是在咆哮。我越来越没有耐心,我吼他,他觉得委屈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又觉得他在故意跟我作对就更生气,有时候忍不住就动手了,陷入恶性循环,我也知道陷入恶性循环,可是我就是忍不住不发脾气,不说些很伤人的话。不像我,对吧,我也觉得,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我像是变了一个人,我变得烦躁,暴戾,我就像失控了一样,变得连我自己都对自己恶心不已。
今天他背书,背了一天还背不到,我也没有好语气,没有好脸色,晚上的时候我爸就指责我,大概说我态度不好,只会吼,不会用方法什么的,我也不明白有什么好指责我的,但他确实这样做了,当然我也回怼了,结果发现难过的还是我自己,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是我改不过来,一面说些恶心的话恶心人恶心自己一面自责一面又继续这样做,我像是陷入矛盾的漩涡,走不出又不能完全陷入进去,苦不堪言。于是一家人相处得极其不愉快。我和家人有太多的相处的时间了,我们彼此开始厌倦了,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废人,同时也觉得看不过去他们的所做所为。也许适当的距离,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是最好的。
朋友说:“是你自己从小都是优等生,遇到一个相对较差的人,尤其当这个人是我的弟弟的时候,我就不能接受他的不优秀。你知道怎么做让老师满意,笔记怎么做好,背书视频怎么录好看,于是你就不能接受他把你想的十分的作业只马虎完成七分。完不成你没有耐心就开始吼他,他委屈不回答你,你更生气,动手打骂什么的,陷入恶性循环。”我宁愿相信她的话是对我的肯定和赞美,谢谢她认为我是个优生。可是我在想,今天我弟死背不到的文言文两则,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有的人天生不适合读书,不适合背课文,不适合记单词,如果他的目标是像我一样成所谓的优生,乖乖女,走上我走过的路,平心而论,现在的我根本就不是谁的榜样,如果他没有这方面的兴趣,那么硬逼他走上像我一样的路,尽管读高中参加高考读完大学依旧废人一个,真的有意思吗?
读书决定不了未来,他可以成绩不优秀,但他的态度起码要端正起来,成绩不好说明不了问题,但做事的态度和情绪可能可以以小窥大预见他的未来。背到《匆匆》背到文言文两则又怎么样了?以后面对时光流逝想起来徒生感伤,黯然伤神于事无补,同样,它也不能解决现实如温饱等问题。他可以背不到,但不代表他可以不去了解,他可以无所谓,他必须知道这些,哪怕以后他真的感伤时光流逝,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背不到没关系,各种方式找出来和作者产生共鸣得到慰藉也是好的。分数决定不了他的未来,但关于文学,我还是希望他多接触,多了解,多见识,多读书,进而得以窥见别人的人生经验,成长自己,成就自己。同时,也修生养性好歹有几分儒雅气质吧。退一万步来讲,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得背到它考试得分,我想到看的是他努力了,尽力了,如果依然没取得理想的分数,那我不怪他,我知道他竭尽所能了,而不是态度不端正,不去尝试,不去拼搏一把就宣布自己不行而不作为。
可是想要说清楚这些,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讲,永远别想讲清楚道理。也许是他的青春期和叛逆期要来了,他要去经历那些我未曾经历的和缺少的吧。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只虔诚希望快点开学,我需要和我的家人保持一点完美的距离,我中毒太深了,我变得来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无从说起,也无法说起,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