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英师姐讲的这节课,很共振。我现在所经历就是这个游历的真实写照。
从交往之初,我和闺蜜就是一直是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害怕有什么风吹草动,要去精心维护。我当时不明白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要精心呵护的,也觉得经历多的友谊会更加长久。却不知道一味卑微低姿态施予正是给对方一个错觉,我本就应该这样对她卑躬屈膝。
确实,这个朋友在精神层次上帮了我不少忙。我这样对她都是心存感激之情。不是我的错我也愿意承受。现在细想想,有谁的感情每天都放到风口浪尖上呢,这一刻感觉说话都能说到彼此的心坎里,觉得这个朋友可靠;下一刻这个朋友不知道为啥生气了,不搭理你了,你还得自省到底自己错在哪了?哪句话说的朋友不开心了……
很累,然后我去问她,她斥责我哪不对了,我像接受圣旨一样去改正。
难道每一次这样矛盾都是由我引起的吗?其实不是的,若是我的原因,我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人无完人,就像当时面对流言,她仍然选择和我继续交往一样。为此我感谢多年以来她对我的信任。说明我们之间是存在友情的。
但是人是需要成长的,当我学习了英师姐的课程,明白了索爱和索取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时,我发现自己的聚焦点弄错了,我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和朋友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关系,生怕出了闪失。为什么要这样呢?即使我错了,真朋友不是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纠正我的错误,而不是间接地调侃,让我自己去想怎么回事?答案已经很明确,一味的维护给对方形成了索爱的习惯。
正是因为每个原生家庭造就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我享受了双亲的关爱,所以对人是友善的,因为我认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别人也会善待你。而朋友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其实某种意义上她是缺爱的。因为得不到爱对别人都不算友好,别人对她稍不对心思,就睚眦必报。包括母亲和婆婆不给她看孩子,她就觉得以后她也不会孝顺他们等等。觉得对她有利的人才接近交往。当她遇见一味顾及她的感受的朋友和伴侣的时候,这个缺失的点被激活了,从开始的接受到享受。别人一旦不再施予,她就表现出来不高兴,一些获得你不断施予的状态,好像婴儿索奶一样,都是让对方猜。而我就是温室花朵,怯懦每一个关系发生闪失,包括对所有人敬畏之心。我希望友好,对面每一个人友好,害怕关系而发生意外,小心的维护着。或许这也是我吸引来的,我愿意低姿态,当然就有人高姿态享受这段关系。
就像师姐说的一样,不要活在别人的看法里,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和印记都不同,也就造就了每个人的后天性格,我承认婚姻的失败,让我很敏感。朋友的背叛让我明白一味迎合别人是不可取的。她好友圈发东西,我不与她共振就好了。我需要改变,即使这个改变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只要是有益自身健康成长的,我要去做,为了自己也要去好好改变,也许会孤独不被理解。但是自己开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朋友起刺,我没有买单。我问了她怎么了,她没有理。发好友圈说和谁在一起开心就和谁在一起。但是我第二句还是自贬了,我觉得自己离婚了就没有资格和她继续交往了,这个是不对的,婚姻不是双保险,谁都不可能保证每个人的婚姻不出问题。所以我没有什么错,错的原点都是为了迎合别人为了结婚而结婚罢了。
改变是必然的,既然不为别人而活,也就不需要别人为我而活,迎合我的想法。放手由她吧,尊重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