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花姐,其实我不叫花姐,但是大家都叫我花姐,两年下来我也就习惯了自己就是花姐。我开了一家花店,在一个写字楼的一楼,地段不是最好的,但还算热闹。店里还有个女员工,叫小枣,20出头,长得一般,肯吃苦,这就是我要的——长得不能比我好看,但是干活得比我利索。
小枣职高毕业,从云南过来找工作,那时候花店还没开张,我在门口贴了张招聘告示——我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干完这些活的。小枣一开始想找个办公室的活,结果逛了很大一圈,发现她可能上不了办公楼,除非做保洁。但是小姑娘年纪轻轻嘛,哪里肯做保洁。
她是对的,上海这种地方,没有个本科文凭,估计做个前台都难。哪个办公楼还不需要一个懂英文日文的?说不定,还有海归坐在前台。
然后她就走进了我尚在装修的花店。取名的时候,没费什么脑子,就叫花姐的花房,花姐是我从一个电影里看来的,谁知道我自己就成了花姐。我觉得花房比花店好听,有一种家的感觉。我也不是上海人,我会说英语,我曾经也是坐办公室的。
每周一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客人预定的周花,都是周一上午送的,为了保证鲜花的新鲜,花材都是周一早上到的,那么就需要很多人手来帮忙处理,光靠我这双涂着红色指甲油的芊芊玉手肯定是不行的——确切地说,我只给他们培训一下,自己不常动手,累,也倦了。
花店挣钱吗?别家的花店我不知道,但是花姐的花房是肯定赚的,因为房租、装修、水电、物业都不是花姐我出的,我只负责订订花材,发发工资,剩下的都是我的。小枣来的时候长了,连花材我都懒得订了——小枣来自云南,她懂的花可能比我还多。就是因为她很勤劳,还总能订到便宜又好看的花材,我才给了她很高的薪资,她也才一直留在了这里。她为什么不自己去开一家呢?因为还没找到能给她付店面房租的人。
每周一从天不亮,店里就会来四五个大学生,他们在这里做兼职,是我从附近的大学找的。这种兼职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培训过色彩和花材搭配其实很容易上手,除非很严格的单子。不过太严格的单子,我也不接,我又不缺钱,何必为了几百几千为难自己?不过,让我意外的是,除了三个女学生外,竟然还有两个男学生,除了做花外,这两个男同学还会帮我送到附近指定的地点——周花都是送货上门的,大多是附近的写字楼和小区。
既然不能给他们很多的技术含量,我只能给他们很高的时薪了,30元一小时,是不是还可以?想当年我自己兼职的时候,一小时只有10块钱。不过当时也觉得很满足。
他们当中长得最好看的,或者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丁丁和肖文。丁丁大概是个昵称吧,是个长腿美女,她说她的理想也是开花店,所以想尽可能多学一点,我在心里暗落落地想,这种亏本生意你还是尽早放弃吧。肖文是个男生,还会出门给大家买早饭,大多数时候是鸡蛋饼,有时也有打包的小馄饨。我不经常在,偶尔出现的时候也会有我的份,我以为是小枣买的,结果吃了很多次之后才知道是肖文买的。我顿时对这个男孩子有了一些好感,立马让小枣把他的微信推给我,等他加了我,又二话不说给他发了一个几百块的红包——我堂堂花姐,怎么能让小孩儿出早饭钱?
哦,对,花房能赚钱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好像不缺客户,没怎么主动打过广告,总有客户找上门来,付房租的人资源很广。
新故事开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