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一

秦始皇批奏折,需要壮汉抬着上百斤的竹简,估计一年下来,还没有现代社会,一个普通人每天处理的微信朋友圈信息量大。

在这里就要谈谈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

大概每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起来,边听“喜马拉雅”边刷牙,在公交上,看看“得到”专栏,或者听“樊登读书会”,转一趟地铁,刚好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掏出kindle,看下电纸书,实在无聊,再刷下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下班继续重复这样的动作,只不过在睡前,听会儿“音乐”

虽然都是低头党,但当你抬头一看,原来全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一条孤舟,却在信息的汪洋里徜徉。

我们沉浸在伸手即得,只要动动拇指,仿佛连造原子弹的图纸都给你准备好了。如此编辑的信息或许方式,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读书?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在第一章《阅读的活力和艺术》中提到:或许我们对这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咨询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

为什么呢?

因为媒体生产的资讯都是精心包装过,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和努力蛮狠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太高了,让观众和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

听到没有?所以本质上,每天我所习惯浸泡的“信息环境”都是二手知识。都是“精心加工”的,而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去理解自我和所在的世界。而不仅仅是脑袋里塞进知识和观点。探寻洞察力、理解力本身是困难的,相应的是在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如果只是吸收整理”妥当“的二手资讯,那么是否意味这,成了一个没有自我主见的”傀儡“?

也许没有说的那么严重,只不过当成一种消遣和娱乐,但做个”知道分子“真的没啥乐趣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为践行要真正读过一本书就必须边读边做书摘和书评,本周尝试拆书做笔记。 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不...
    Jane_gz阅读 263评论 2 1
  • 《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全局性问题 类型是什么 这是一本实用性的书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通过阅读书来增进理解力...
    凌晨两点半阅读 249评论 0 1
  • 尽管似乎没什么关联,这本书与上一本阅读的《金字塔原理》是一脉相承的,至少在它们传达的内容和想指导阅读者做到的目标上...
    为什么_aa3a阅读 261评论 0 0
  • 我們都害怕失去身份。 當人們問起,你是做什麽的?總要有一個回答,是啊,我是做什麽的呢? 你會說我是一個學生,這代表...
    Wendyzhen阅读 134评论 0 0
  • 午后,天气晴朗 计划着出门转悠转悠 去龙潭吧,那里很好,据说 欢快的小黄车直奔着目的地 商场的促销,大爷的凉帽,小...
    馨逸999阅读 161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