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一看到书名就被深深的吸引。从拿到到看完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差不多每晚看到一点多。被主人公的那些经历所深深的吸引住。从这些朴实的文字中,能够真实的再现福贵这一生的经历,能够真实的了解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就犹如将你带到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的《活着》是充满血与泪的。一个人可以为理想而活,为幸福而活,为爱情而活,但大多数人更是为生命而活。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赐与的生命,所以,穷也好、富也好、健全也好、残疾也好,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一世不容易,意义不意义倒无所谓,顺其自然过一生是本分。
书中描写“我”在年轻时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到的季节,遇到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坎坷的人生经历。福贵的一生是如此的忐忑,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的相继离自己而去,自己送走了父母,却也送走了孩子,送走了妻子。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感情,这是最为感人的感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
《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在本书中,福贵的一生是如此的让人心酸,但是,对于这样的人生,福贵从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没有一点对命运的低头的思想。不管是自己的家产全部荡尽,不管是自己的一对儿女还有自己的妻子甚至最后自己的外孙都离自己而去,都没有打破他的生的渴望。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得淋漓极致。
福贵的经历,仿佛告诉人们,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活着,生命才有意义!不论你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活着。有时候,苦难也是生命中的一种必然,不能轻易的放弃生命才是实质。
书的最后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知道黄昏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想到《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句话,人活着只有两件事,忙着生或者忙着死。这本身就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结尾那个与福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令富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我们一生在追求着名和利,追求着太多的东西,最终抵不过死亡的召唤。在死亡面前,一切都变的毫无意义,因此唯有活着,才是一切的根本。
齐祺:独立书评、时评人。著有《不要让梦想毁在别人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