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很多人会陷入”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的困境。
其实,睡不着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害怕我睡不着“,这时候我们就要在心理上轻视它,反而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
不过,心理上要轻视,行动上却要重视。
今天为大家分享10条行动清单,希望能帮助有睡眠问题的朋友们,找回”睡个好觉“的能力。
1、学会判断睡得好不好
睡眠的好坏不在于时长,而是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就是用睡着的时间,除以躺在床上的时间。
我们可以借助蜗牛睡眠、sleepcycle等app来检测自己的睡眠效率。佩戴苹果智能手表的朋友,可以用autosleep查看自己每天的睡眠情况。
一次好的睡眠,效率应该在85%以上。
2、8小时只是一个平均数
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每天要睡够8小时。
其实,8小时只是一个平均数,并不是及格线,不要被这个睡眠时长绑架。睡眠时长并不是那么重要,睡眠效率才重要。
很多每天只睡5-6个小时的人,精力非常好,而有的人要睡到10个小时精力才能恢复,这跟每个人的基因、生理基础有关系。
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时长,这是第二天状态保障的基础。
3、不要在周末睡懒觉
有的人可能觉得,工作一周辛苦了,趁着周末,赶紧睡个懒觉缓解一下疲劳。
实际上,周末睡懒觉并不好。大脑运转可不分工作日和周末。重要的是保持节律稳定。
哪怕是按常规时间醒来,先吃完早餐,再接着睡,也一定要先醒一次,不要任由自己没日没夜昏睡到底。
4、睡眠环境不一定要很安静
很多人会觉得,越安静越有助于睡眠,一有声音就担心自己睡不着,其实太安静我们反而容易产生一种警惕感或不安,反而在30-40分贝左右的声音陪伴入睡更容易。
比如可以在睡前播放一些白噪音或耳语声的音乐。
5、中途醒了不必强迫自己再入睡
如果睡到中途醒了,可以直接起来。
睡不着不可怕,可怕的是睡不着就产生焦虑。
起来看看书,背背单词,听一听轻音乐或白噪声,说不定等一下就困了。
6、找到适合你的床垫
并不是越贵、越舒服的床垫就越好。
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床垫。可以这样测试:侧躺上去,不垫枕头,人的整个脊柱是在一条直线上的,这样的床垫,就是适合你的床垫。
7、多晒太阳。
阳光可以刺激我们分泌血清素和褪黑素,这两者都对睡眠有帮助。
可以在每天起床的时候,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来,这不仅可以让我们白天更有精神,拉上窗帘可以睡得更好。
当然,不是说多晒就无差别地晒,尽量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的阳光照射,因为紫外线比较多,容易晒伤。
8、增加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运动时体温会升高,并维持好几个小时。等体温降下来之后,有助于睡眠。
同时,运动过长中会产生各种激素,能帮助我们扩张血管、降低焦虑感,有利于放松身心。
9、白天要少睡。
有的人可能早上起床早,中午不可避免要午睡来回复精力。
其实,午觉只能弥补睡得不够,但不能用来弥补睡得不好的问题。
如果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够,通常午休也不超过30分钟,因为超过30分钟就会进入深度睡眠的阶段,下午反而更容易浑浑噩噩。
另外,如果我们在白天将睡眠补充好了,下班后出现心理补偿性地看剧、刷手机,反而来了精神头,这时候就非常容易失眠。
所以,白天要少睡,实在太累可以适当小憩或冥想放松一下,把睡眠的驱动力都累积到晚上一起释放,睡眠自然更香。
10、犯困的时候看看蓝天
蓝光会刺激视神经,进一步刺激下丘脑,从而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困意。
同时,广阔的蓝天能帮助我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适当远眺也能缓解眼睛长期观看手机或电脑的疲劳感。
工作之余,不妨用肉眼睁大眼睛,盯着蓝天,看1-2分钟即可,提神很有效。
这样既可以保持精力,白天尽量不睡觉,晚上积累了足够的睡觉动力,又能睡个好觉,一举多得。